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加拿大蒙特利尔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9日凌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正式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在大会主席国中国的引领和推动下,参与COP15的196个缔约方在“昆蒙框架”目标、资源调动、能力建设等关键议题上达成了一致,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期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了方向,擘画了新的蓝图。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内环境因子,进而对落叶松林内天然更新的影响,在辽东山区对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5种不同强度的间伐试验(分别为0%、10%、20%、30%和40%)。间伐后,对环境因子和更新状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林冠开阔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间伐后其林冠下光量子数量、地表平均温度、不同层次土壤平均含水量与空隙度大小成线形关系;落叶松人工林间伐一年内,更新树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变化,而更新密度和更新频度都明显增加(p<0.05)。更新树种数量增加与树种特性有关,增长幅度为阳性树种>耐荫树种。所有的更新树种中,对林冠开阔度变化响应最大的是黄波罗(Phellodendronamurense)。实验结果证实了辽东地区落叶松人工林间伐后,更新数量变化与周围保留的树种分布、树种特性和立地条件有关。图9表2参43。  相似文献   
3.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林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太白山的林线位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为了定量分析太白山太白红杉林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碳循环特征,基于模型(MTCLIM)模拟的温度和降水数据,应用植被动态过程模型(LPJ-GUESS)模拟了太白山南北坡1958-2008年太白红杉林的净初级生产力(NPP)、生物量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结果表明:1)太白红杉和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的NPP和生物量在太白红杉林占有优势,太白红杉的NPP和生物量均大于巴山冷杉.1958-2008年间太白红杉南北坡NPP的平均值为0.38 kgC·m-2·a-1,巴山冷杉为0.25 kgC·m-2,a-1,两者之和占整个太白红杉林NPP的86%;1958-2008年间太白红杉南北坡生物量的平均值为2.91 kgC/m2,巴山冷杉为2.02 kgC/m2,两者之和占太白红杉林生物量的94%.2)太白红杉和巴山冷杉的NPP均表现为北坡大于南坡,且南北坡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北坡的增幅小于南坡,所以太白山南北坡太白红杉林的NPP差异有逐年减少的趋势.3)太白红杉生物量的年际波动较大,南北坡呈交替上升趋势,南坡的平均值(2.94 kgC/m2)大于北坡(2.89 kgC/m2).巴山冷杉生物量的年际波动相对较小,北坡生物量水平大于南坡.4)1958-2008年南北坡太白红杉林平均NEE均为-0.023 kgC·m-2·a-1,表现为碳汇.南北坡碳汇水平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南坡的增加幅度(0.91 g·m-2·a-1)大于北坡(0.42 g·m-2·a-1).以气候和CO2为驱动因子对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长期碳循环动态做了定量分析,从机理上揭示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系,还需要做进一步的野外观测和控制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其生态系统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功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在陕西太白山和周至自然保护区,分别依据环境因子(海拔、坡向等)选取发育阶段一致的有代表性的油松典型群落类型,共建立20m×30m样地20个,记录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量,分析秦岭中段油松次生林群落各层次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不同层次物种丰富度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乔木层优势种明显;其中乔木层以优势种油松的重要值最高,而灌木和草本优势种重要值较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均随着海拔增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基本呈正态分布;在坡向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中,除了均匀度指数外,其余各指数在阳坡相对较高,物种较为丰富;相对于草本,坡向对灌木层物种的影响更为明显。【结论】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较为丰富,多样性较高,海拔、坡向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千烟洲地处亚热带,水量充足,具有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属常绿阔叶林地带.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利用,小流域治理前的千烟洲森林植被早已破坏殆尽,以草丛为主,伴有小面积灌丛[1].1983年,中科院南方考察队在这里进行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试验研究,包括人工造林和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利用等,并建立了试验站.20 a后,千烟洲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森林覆盖率不断上升,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物生产量与生物多样性快速增长.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植被类型由原来的荒草坡变成茂密的森林.1999年统计结果显示林地面积已达190.56 hm2,占千烟洲试验站总面积93.3%.植物群落结构也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该文调查了20年前在辽东山区次生林林冠下栽植红松幼苗而长成的群落,分析了红松在群落中的地位,检测林冠下栽植红松的成效,并以基盘分析20年期间红松径向生长规律,从而探讨首次透光伐的适宜时间。结果表明:20年后红松植株高均小于4 m,大于3 m的植株仅占13.9%,平均高为1.8 m,树高年平均增长量为0.078 m/a;大部分红松仍位于灌木层,这说明在无法保证光照的环境中红松生长十分缓慢,应实行透光伐。红松径向生长规律为:先有一个2~3年的缓慢生长过程,随后加速增长并持续一段时间,然后锐减并稳定在一个极低值;林冠下栽植红松后4~12年是红松快速生长时期,这9年期间平均径向生长量为3.06 mm/a;第8年平均径向生长量达到最大值,为3.45 mm/a;第13年红松径向生长量急剧下降,在1.32~1.83 mm/a之间。根据受压判断公式测得在12年后应进行首次透光伐。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密切联系。研究了太白山北坡植被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大小顺序是:阔叶栎林(5.5μmol/(m2.s))桦木林(4.25μmol/(m2.s))落叶阔叶林(4.62μmol/(m2.s))杨树林(3.09μmol/(m2.s))太白红杉林(1.77μmol/(m2.s))秦岭冷杉林(1.73μmol/(m2.s))高山草甸(1.63μmol/(m2.s))。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除真菌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之外,放线菌、细菌都是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趋势。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细菌、放线菌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与真菌则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海拔梯度呈显著相关(P0.05),表明土壤呼吸受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InVEST模型,选取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风险两个指标,分析北京市延庆区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莫兰指数与ArcGIS软件结合,揭示两个生境指标的冷热点覆盖区;探究生境质量、生境退化风险与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延庆区生境质量东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西南部部分区域生境质量较低,生态退化风险从东北向西南呈升高趋势,各类自然保护地生境质量指数均高于0.9,且均高于全区均值(0.834 2);自然保护地内生境热点较少,生境退化风险热点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城区,东北和东南部也有零星分布;不同类型保护地之间生境退化风险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湿地公园退化风险高于其他类型,需要强化对湿地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是秦岭特有物种和高山林线树种,主要集中分布在太白山,是国家保护物种。结合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分别对太白山南北坡太白红杉林进行分类,北坡共划分为5组,分别是太白红杉-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苔草(Carex sp)+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群落,太白红杉-头花杜鹃+杯腺柳(Salix cupularis.)+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莎草(Cyperus rotundus)+苔草群落,太白红杉-高山杜鹃+陕甘花楸(Sorbus koehneana)+头花杜鹃-苔草+糙苏(Phlomis umbrosa)群落,太白红杉-陕甘花楸+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苔草群落,巴山冷杉+太白红杉-牛皮杜鹃群落;南坡共划分为4组,分别是太白红杉-小叶忍冬+茶镳子(Ribes spp.)-莎草+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群落,太白红杉-高山柳+陕甘花楸+头花杜鹃-莎草+银莲花(Anemone cathayensis)+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群落,太白红杉-小叶忍冬+头花杜鹃-苔草+风毛菊群落,巴山冷杉+太白红杉群落;此外,阐述了各类太白红杉林的群落特征(太白红杉种群特征、林下物种组成、盖度和高度)和生境特征(分布海拔、坡度、温度和降水)。本文对太白红杉林的分类及其群落特征描述可为科学保护、合理经营太白红杉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林窗已成为森林小尺度干扰研究的热点(Whitmore,1989;王进欣等,2002).林窗是森林中具有特殊性质的微结构(Clinton et al.,1993;Gray et al.,1997;梁晓东等,2001;Gagnona et al.,2004),它影响着森林群落的发展方向、物种组成以及种群动态(Spies et al.,1990;安树青等,1997;Zhu et al.,2006),如有些物种只能通过林窗才能进行更新(谢宗强,1999;贺金生等,1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