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上浮床种植水稻的光合特性及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传统水田种植(conventional tillage,CT)为对照,对水上种植(culture in water-CW)水稻的光合特性、根系特点和部分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水稻在CW的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增加幅度较大,根条数、根系活力和酶活性显著提高,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分别增加17.91%和24.07%;水分利用率、株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却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CW通过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增加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及提高光合速率,达到增产的目的,是值得推广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
企业内部共生机制和企业外部共生环境中只要有一个局部缺陷都能放大为整个企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修复这个局部,就能挽救企业。产业共生发展的企业模式运用共生资本原理,将共生技术产业化,以四两拨千斤之力行使企业"救死扶伤"职责,是打造企业的"工厂",其本质是产业共生航母。  相似文献   
3.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原理是工程创意,共生构建。用共生系统工程来替代天然杂交,取代人工去雄,创造"工程可遗传稻"这种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人工生命形式,以此来取代常规品种的自然繁殖。通过从杂交水稻技术中可总结出其基本原理:等效原理和共生构建原理,由此进而提出广义杂交论。谢常明有性无性二重育种法是广义杂交论用于水稻育种的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文章还提出将广义杂交论的原理应用于社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上农田水下鱼立体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立军  胡爱生  李必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71-6372,6545
[目的]研究水上农田水下鱼立体开发种植模式。[方法]农田种植水稻,水稻采用直播式播种。鱼苗春天放养。[结果]水稻在水上生长状况和在大田中生长基本一样,但生育期稍短;鱼在水中正常生长。水上农田水下养鱼农业模式的纯收入为38250元/hm2,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提高了10倍多。[结论]水上农田水下鱼的立体开发种植模式是解决耕地面积不足和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耕作方式对水稻光合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311为材料,对水稻垄作和传统耕作方式下的光合特性、根系特点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垄作方式下水稻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和水分利用率(WUE)等光合参数的值均显著增大,根条数、根干重、根系活力和根系CAT、SOD、POD酶活性极显著提高,MDA含量极显著下降,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分别增加16.67%和33.98%.垄作主要通过改善根系吸收,增加分蘖和有效穗数及提高光合速率,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天然存在着共生构建。共生构建的本质是整体与局部的交互作用。水稻杂交育种技术特点是利用多重共生和等效性关系来实现工程共生构建。将杂交技术原理与系统论结合,开辟共生构建产业技术新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