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迫切需要,优质中药材需求量不断扩大,药用真菌药食同源的特性备受消费者青睐。而优质的菌种资源是实现高产优质菌类中药材生产的基础和源头,药用真菌菌种质量由遗传特性、生长环境和保藏条件共同决定,想要对菌种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需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文章从药用真菌菌种退化现象,影响退化因素,保藏方法,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复壮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使得药用真菌种质资源的优良性状得以保存,为高产优质菌类中药材的产业化、工业化提供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我国药食同源中药材众多,将药食同源中药材加工成饮料,不但保留了药食同源中药材中的营养成分,而且饮用方便,口感清新自然,风味独特。药食同源中药植物饮料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与良好的市场营销基础,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处于成长上升阶段。在食品工业越来越倡导天然、健康的今天,药食同源中药植物饮料在国内市场必将大有所为。文章通过阐述药食同源中药植物饮料其历史沿革和产业现状,综述药食同源中药植物饮料加工技术现状并进行展望,为药食同源中药植物饮料产业高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已发布的规范文件和现有文献研究,从不同入药部位分类剖析了86种四川道地药材初加工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人参、黄精、桑叶为原料,研究参精茶的制备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作用。以总多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汤色、滋味、香气)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人参、黄精、桑叶不同粉碎目数、单次最佳冲泡时间、冲泡次数、料液比及包装材料对各指标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最适范围。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得到参精茶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桑叶40目,人参20目,黄精饮片,玉米纤维茶包袋,1∶10料液比,冲泡1次,单次最佳冲泡时间1h。此条件下茶汤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4.14%,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86.96%,羟自由基清除率为27.57%,表明茶汤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茶汤,汤色清澈透亮,回味甘甜,有益气养阴功效,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是食药用菌生产大省,食药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含有多糖、核苷类、多肽氨基酸类和三萜类等多种功效成分,具备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抑菌、美白、保湿等多种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被开发应用于保健、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本文重点对近年来食药用菌的美容护肤作用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四川省食药用菌化妆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高质发展建议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罗舒  宋怡  周州  许晓燕 《四川农业科技》2023,(2):105-107+111
木耳既是世界著名四大食用菌,又是我国菌类第二大品种,还是我国实现人工栽培最早的食用菌,营养价值高、功效作用多,具有较大的研究与应用潜力。笔者对木耳的基源、产地、功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析,并对木耳初加工产品、木耳精深加工产品(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创新高地、推动特色发展3个方面提出了助推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是食用菌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地。近年来,在科技推动、乡民奋斗下,四川食用菌在种质资源上呈现南菇北调,在生产上由“南多北少”逐步转变为“南北平衡”的特点。如今,食用菌在四川乡村遍地开花,灵芝、金针菇、羊肚菌等一批批食用菌生产大户分散在巴蜀大地。食用菌生产栽培正在乡村发展壮大,产量不断增加,同时出现了销路问题,现有的鲜菇销售模式已不能满足乡村前进的步伐,在乡村就地加工乃至深加工已成为四川乡村食用菌面临的新课题。文章对四川乡村食用菌加工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中药经皮给药因避免肝、胃肠损伤的“首过效应”、患者可控制给药、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已成为现代制剂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皮肤的独特解剖位置和结构以及对大多数药物的相对不渗透性,导致经皮给药领域进展缓慢,并限制了临床应用。而中药经皮给药制剂能够有效克服皮肤屏障,增大药物的渗透率,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文中就经皮给药中药制剂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别对近年中药制剂及其在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为经皮给药制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