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野生虎纹蛙种群数量的减少使其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催生了虎纹蛙的人工养殖。在开展人工养殖虎纹蛙的过程中已经出现腐皮病、胃肠炎、白内障、红腿病、烂鳃病等疾病;病蛙的处理缺乏科学性;养殖废水随意排放;销售许可制度管理不严;药物不正确使用等对野生虎纹蛙种群具有潜在的影响。建议科学规划,实施规模化养殖;加强人工养殖虎纹蛙的疾病预防;建立产品信息卡,实行身份跟踪制度;强化执法,打击非法贸易活动;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资源保护意识,实现开展人工养殖虎纹蛙的经济效益和野生虎纹蛙资源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绿海龟腐皮病病原体的Biolog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省海口、文昌、琼海、陵水、三亚等市县的绿海龟养殖场所开展调查,发现腐皮病为常发病之一;分离纯化得到的2个菌株,经过Biolog鉴定为Pseudomonas medocina和Pseudomonas viridilivida;对6只绿海龟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发现分离到的Pseudomonas medocina和Pseudomonas vitidilivida对其具有致病力;药敏试验发现Pseudomonas medocina对头孢他啶、卡那霉素等药物敏感,对新霉素、阿奇霉素、氯霉素等不敏感;Pseudomonas viridilivida对妥布霉素、诺氟沙星、氯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啶、氧氟沙星等药物不敏感。为绿海龟腐皮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符史杭  徐尚冲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924-4926
孵化是虎纹蛙(Rana rugulosa)养殖的第一个环节,为研究水温对虎纹蛙受精卵孵化率及蝌蚪成活率的影响,设置了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等水温进行虎纹蛙受精卵孵化,记录了48、60、72 h的蝌蚪数量.结果表明,虎纹蛙孵化的合适水温为24~34℃,其孵化率均在70%以上,孵出的蝌蚪24 h成活率均在96%以上;在此水温范围内孵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蝌蚪24h成活率则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人工养殖虎纹蛙开始于1995年,最高产量出现于2000年,最低产量出现于2004年,目前处于产量恢复阶段.当前虎纹蛙养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养殖经济效益低,其原因主要是投资规模小、饲料市场被控制、养殖方式单一等.建议通过与饲料厂家直接订购饲料、直接在国内主要销售市场设固定直销点、创新养殖方式、探索单性养殖等措施促进虎纹蛙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符史杭 《北京农业》2013,(15):168-169
虎纹蛙养殖方式有红砖水泥池养殖、塑料薄膜池养殖和泥塘养殖等三种,通过比较其投资构成、成本大小、单位产值和利润率,发现泥塘养殖方式的利润率最高;影响人工养殖虎纹蛙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是建造养殖池的成本和给排水的成本;建议通过科学设置养殖规模、联合建设共同使用供水设施等措施来减少投资,进而提高虎纹蛙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建议在清洁水源附近挖泥塘养殖虎纹蛙。  相似文献   
7.
通过解剖309只虎纹蛙,发现其中195只胃中没有食物残留,114只胃中有食物残留,残留食物的成分主要有中腹足目田螺科、蜘蛛目地蛛科、蜈蚣目蜈蚣科、直翅目蝼蛄科、直翅目蟋蟀科、鞘翅目瓢虫科、鞘翅目金龟子科、鳞翅目天蛾科、无尾目蛙科、十足目溪蟹科、直翅目蝗科、莎草目禾本科,其中蝗科23.3%、蝼蛄科22%、瓢虫科11%、溪蟹科9.39%、蟋蟀科9.39%、地蛛科9.39%、金龟子科4.21%、天蛾科4.21%、田螺科2.91%、蜈蚣科2.67%、蛙科1.94%。人工养殖虎纹蛙的食物均为颗粒状配合饲料。利用食物成分的差异可以区分养殖虎纹蛙和野生虎纹蛙。研究还发现虎纹蛙成蛙个体的大小与虎纹蛙对食物成分的摄食没有显著的差异,虎纹蛙成蛙个体性别与虎纹蛙对食物成分的摄食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