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2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早稻机插秧不同育秧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育秧土进行育秧,结果表明:育秧基质可保证秧苗均衡生长,降低缩脚苗比例,提高成秧率;但供试的育秧基质用于早稻育秧存在秧苗个体生长不足、秧块松散移栽难等问题有待完善产品设计.建议当前仍以客土育苗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早稻机插秧不同播种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单位面积播种量提高,秧苗素质明显下降,基本苗增加,最高苗和有效穗趋于相同;各处理经济性状和产量差异很小.综合机插早稻栽培特点,合理播种量为干谷125g/盘.  相似文献   
3.
甬优12水稻双本插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甬优12水稻双本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栽插密度为9.00万~12.86万丛/hm2,均能获得高产,达13 500 kg/hm2以上,以12.86万丛/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4 116.20 kg/hm2。各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籼粳杂交组合甬优12在双本插栽培条件下,分蘖能力受到一定的抑制,最高苗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成穗率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有效穗数与栽插密度无相关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负相关,处理间差距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4.
甬优12水稻双本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2栽插密度为9.00万~12.86万丛/hm2,均能获得高产,达13 500 kg/hm2以上,以12.86万丛/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4 116.20 kg/hm2。各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籼粳杂交组合甬优12在双本插栽培条件下,分蘖能力受到一定的抑制,最高苗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成穗率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有效穗数与栽插密度无相关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负相关,处理间差距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5.
连作晚稻机插秧化学调控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连作晚稻机插秧化学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药剂浓度与苗高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按机插移栽对秧苗的综合要求,连作晚稻秧苗秧龄20d的用50mg·L-1多效唑处理、25d的用100~200mg·L-1多效唑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蔺草茬晚稻不同直播方式的成秧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翻耕直播处理出苗分布均匀,成秧率最高,其次是废草覆盖免耕直播处理,无覆盖免耕直播处理成秧率最低。废草覆盖免耕直播处理稻苗在蔺草桩内和桩外分布有巨大差异,蔺草收割时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可提高该直播方式的田间成秧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机插早稻大棚育秧播种后不同覆盖物的保湿效果及对水稻成秧率、秧苗素质的影响,为选择机插早稻大棚育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了早稻大棚培育机插秧覆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大棚内加小拱棚搭架覆盖增温保湿效果好,有利于种子正常发芽和秧苗生长,成秧率高、缩脚苗比例低,并可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8.
章玲芬 《上海农业科技》2013,(5):118-118,110
为寻找防治稻纵卷叶螟用药适期较宽且持效期较长的新型药剂,特进行了36%氰氟虫(腙)·毒死蜱SC等药剂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6%氰氟虫(腙)·毒死蜱SC(新巴瑞)在水稻孕穗末期防治稻纵卷叶螟,持效期长,且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宁81连作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晚粳品种宁81在连作栽培中,插种密度30万~45万丛/hm2的各处理,以36万丛/hm2处理产量最高,但处理间产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甬优12号强化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单季强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组合甬优12号具有超强的分蘖能力,每穗总粒和实粒数稳定,适宜的栽种密度为10万丛·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