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于2002年9月29日起开始施行。从此,中国第一次有了国家承认的插花员职业,它像一股强劲的春风,推动了插花行业的发展,各级插花员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举办。因此,培养合格的插花员培训教师,就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切实保证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的施行,规范插花员培训的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交往日益频繁,宾馆、饭店,写字楼、度假村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为了满足人们美化生活和上述消费场所室内环境装饰的需要,一个新兴的行业——花店业迅速发展起来。据中国花卉协会的统计,到1999年,我国的花店总数已达1.7万家,花卉批发市场已有2066家,当年的切花产量已经达到27亿支以上。花店和花卉批发市场及零售摊贩的从业人员至少有几十万人,  相似文献   
3.
牡丹三倍体品种——首案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芍药属植物的染色体长期以来仅观察到2倍体及4倍体的种,直至1955年T.Haga与T.ogafa报导了日本芍药(Paeonia japonica)植株内曾发现一株3倍体,此后未见有其它报导。本文则在牡丹(P.suffruticosa Andr.)品种中首次发现‘首案红’3倍体品种,并对其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以及叶表皮细胞气孔数目,大小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正> 在国家建委下达的科研项目“花卉选种、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究研”课题中,我组承担了秦岭野生花卉和地被植物资源调查的任务,它是全国总的调查任务的一部分。目的是摸清我国野生花卉和地被植物的底家,用以丰富我国园林中花卉和地被植物的种类,并为培育更多更美的花卉新种提供丰富多采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滋养它的土壤,这土壤就是这类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地域、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和风尚等。就插花艺术来讲,由于滋养它的土壤不同,形成了东方插花和西方插花两大艺术类型,这两种艺术类型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现做一简单的说明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牡丹、芍药品种花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牡丹、芍药中存在大量台阁品种的现象,作者进一步论述了牡丹、芍药品种花型演化的规律,确定了各花型在演化过程中的地位,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牡丹、芍药品种花型分类的新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应用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1.查明中国水仙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表现了明显的不规则、不均等现象。2.观察了花粉粒的发育和人工萌发情况。表明含有微核的小孢子最后形成败育花粉粒。不含微核的小孢子则继续发育,但它们的染色体组成不完全一致,发育不同步,不积累淀粉,发芽率低(<30%)。最后对中国水仙高度不育的主要原因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8.
牡丹、芍药品种的台阁现象和台阁品种的花型分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台阁现象是牡丹、芍药品种演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是品种演化的新途径。作者依据台阁花雌雄蕊的瓣化程度,将台阁品种的演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初生期”、“彩瓣期”、“分层期”和“球花期”。根据上述各演化阶段,将台阁品种划分为4个花型:即“初生台阁型”、“彩瓣台阁型”、“分层台阁型”和“球花台阁型”。确定台阁品种的花型,以下方花所处的演化阶段为标准。文中还介绍了台阁品种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牡丹及其栽培品系种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牡丹的一个原始种及6个栽培品系进行了染色体的观察和组型分析,结果查明它们均为二倍体。这些品种与原始种间虽然在外部形态上及花型结构上有明显差异,但在染色体组型上表现差异甚微。5个栽培品种和1个原始种均由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及1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组成,而另一栽培品种“青龙卧墨池”则由3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近中着丝点染色体及1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组成。作者认为这些品种在核型上所表现的差异与花型结构上的差异并无相关性,与花型的演进也无关联。此外,还观察了体细胞染色体联合现象,联合百分率为2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