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2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根据凯里市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特点,以"苗岭千年原生态,凯里百年森林城"为森林城市定位,构建了"三区三带一心四点"的城乡一体化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以及"一环一屏一带九楔两廊多点"的中心城区生态绿地系统网络格局,以建设具有历史价值的凯里森林城市,传承苗岭延续了千年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2.
燕山山地油松人工林林隙大小对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隙(gap)又称林窗,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或偶然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造成成熟阶段的优势种死亡,从而形成林冠空隙的现象(Watt,1947)。美国生态学家Runkle(1982)将林隙分为2种,一种是林冠空隙(canopy gap),指上方无树冠遮荫的部分,即太阳处于正中位置时无树冠遮荫的面积之和;另一种是扩展林隙(expanded gap),指形成该林隙周围树木基部所包围的面积(Runkle,1981)。本研究所指的林隙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扩展林隙。近年来的森林动态学研究表明:林隙在森林结构和多样性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  相似文献   
3.
林隙特征(gap characteristics)是研究林隙的作用、影响以及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工作以燕山山地新丰林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法进行野外调查,分析了林隙的形成方式、形状、大小、年龄结构、边缘木等特征。结果表明:人工近熟油松林林隙的形成主要为抚育间伐和择伐等人为因素形成,自然形成的较为罕见;形状为近椭圆形,且林隙的形状与面积并无相关性;林隙的面积多集中在40~60m~2,所占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为最大,分别为33.33%和22.22%;以高度为14~16m的林隙居多,略低于林分的平均高;发育后期的林隙及前期的林隙居多,分别占到林隙总数的40.00%和31.1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非急性期格林巴利的疗效.方法对1名超过急性期及治疗最佳时期的格林巴利患者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观察其治疗效果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于超过急性期的格林巴利患者仍有较好疗效.结论临床上如遇此类患者仍应进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积极治疗,以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5.
利用林分生长过程表确定林分生长发育过程,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安排森林经营措施、计算蓄积量、材种出材量和确定森林采伐量等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主要天然次生林(白桦,山杨,柞树)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多年调查的临时样地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分析,从中选出584块符合条件要求的样地,借助Exce...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林木生长规律,是科学合理经营森林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白桦(Betulaplatyphylla Suk.)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年调查的临时样地资料,借助Excel、SPSS11.0和ForStat统计分析软件,对主要林分因子生长进行模拟,以了解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抛物线方程拟合其立木...  相似文献   
7.
利用林分生长过程表确定林分生长发育过程,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安排森林经营措施、计算蓄积量、材种出材量和确定森林采伐量等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主要天然次生林(白桦,山杨,柞树)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多年调查的临时样地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分析,从中选出584块符合条件要求的样地,借助Excel、SPSS11.0和ForStat统计分析软件,对中等立地条件下各树种的主要林分调查因子进行方程拟合,并对生长方程进行检验,分别编制了林分生长过程表,为该地区主要天然次生林的生长收获预估等森林经营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孟滦林场柞树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利用Webu11分布以及负指数分布对该类型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并通过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3个参数,对林分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柞树林分直径结构呈单峰山状分布,表明直径结构分布较不合理;林分小径阶较多时,负指数分布比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指导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的保护与修复,以该公园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GIS分析软件,对林地类型、树种和龄组进行定量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公园中的植被存在森林分布不均、森林岛屿化、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稳定性差等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宜林地造林绿化、中幼龄林抚育和封山育林等措施。认为森林公园植被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为前提,对于人工干扰强、植被退化的区域采取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华北落叶松人工幼林林分密度与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是燕山山地的主要树种,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以河北木兰林管局境内13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立地条件相同密度分别为1800、2400和3000株/hm^2的3种林分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低、中、高3种密度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21180.6、26724.6和31352.4kg/hm^2;乔木层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98.9%,草本层次之,占0.7%,灌木层最少,仅占0.4%;林木平均木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略微减少,密度由低到高其平均木生物量依次为11537.5、11077.3和10357.8g/株;各密度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均存在W干〉W枝〉W根〉W叶〉W皮的分布规律;3种密度的林分生物量结构特征基本相同,3000株/hm^2的林分结构合理,更能达到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