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萌发法和分粒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黄龙山地区白皮松Pinus bungeana林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垂直分布和多样性等群落生态因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龙山地区白皮松林地土壤种子库萌发期和落种期2个不同物候期的物种结构相似,全年土壤种子库共有物种44种,隶属34个属26个科;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4种类型。将土壤种子库分为0~5,5~10,10~15 cm 等3个层次,不同土壤层次间种子个体数和物种数差异极显著(P<0.01),均呈现上层(0~5 cm)>中层(5~10 cm)>下层(10~15 cm)的趋势。研究的12个样地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87,3.63和1.15,受人为活动影响强烈的样地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远离耕作区的样地。在整个的演替更新过程中,白皮松的更新能力强于其他乔木树种,主要表现在幼苗幼树和种子数占绝对优势,草本植物的种子数量和物种数都高于木本植物,在乔木树种更新能力弱的样地个别草本物种迅猛繁殖,导致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图3表1参21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杜松Juniperus rigida天然群体在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共调查了6个杜松天然群体,对针叶、球果、种子、树高、胸径和树干通直度等2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杜松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群体间共有11个性状指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群体内共有7个性状指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表型分化系数即群体间变异为66.63%,大于群体内的变异(33.37%),群体间变异是杜松表型变异的主要部分。20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杜松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其表型变异呈梯度规律性,随着海拔的升高,针叶宽逐渐增大;随着郁闭度的增加,针叶长和一级侧枝总数都逐渐增大;枝下高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杜松6个群体划分为4类。图1表7参1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