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1.
对发生在2012年8月11日18~23时贵南地区的暴雨天气,从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高东退和冷空气倒灌是造成大降水的内在机制,同时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发展为大降水提供了充足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自动站和收集的灾情等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特征、云图演变特征分析2013年8月14日傍晚到夜间青海东部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发生在地面暖区中,快速东移的短波槽是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机制,强的垂直风切变,中低层水汽条件好,主要导致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3.
决策气象服务是面向政府决策、面向防灾减灾服务,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和高层次的特征,但是如何更好地把握新常态下趋利避害的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需要思索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该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总结了近十年来青海省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现状和产品特点、产品制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业务科技支撑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决策服务需要改进或努力的方向,以进一步提高决策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防灾减灾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以野芝麻(Lamium barbatum)DNA为模板,利用单因子试验分别对影响野芝麻ISSR-PCR反应的Mg(2+)浓度、BSA(小牛血清蛋白)、DNA、Taq DNA聚合酶、4 ×dNTP和引物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梯度PCR确定试验的退火温度,最终确定野芝麻最佳的反应体系及PCR扩增程序为:10μL体系,其中包括1×Buffer、Mg(2+),2.5 mmol/L、BSA10 mg/mL、模板DNA15 ng、Taq DNA聚合酶1.5U、4×dNTP0.4mmol/L、引物15pmol;扩增程序:94℃变性5 min;94℃变性30 s,55.2℃退火45 s,72℃延伸1.5 min,共35个循环;72℃再延伸5 min反应终止.利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筛选出10个ISSR引物,并对野芝麻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08%,Nei指数为0.1717,Shannon信息指数为0.2381,说明野芝麻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该体系建立了标记位点清晰、反应系统稳定、检测多态性能力强、重复性好的扩增条件.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资料、气象卫星云图,对2012年2月29~3月1日出现在青海省海南地区大雪天气进行分析,归纳此次大雪天气过程中的环流背景及物理量的分布特点,结合欧洲数值预报分析,探讨此次大雪天气形成原因,为今后海南地区大雪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进的SDS法提取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基因组DNA,利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用量、Taq DNA聚合酶用量、BSA浓度、引物用量进行筛选和优化,得出了适用于牛膝ISSR分析的扩增条件:10 μL PCR反应体积,1×Taq酶配套缓冲液(200 mmol/L Tris·HC1,pH值8.8,100 mmol/LKCl,1% TritonX - 100,100 mmol/L( NH4) 2SO4,15 mmol/L MgCl2),1.5 UTaq DNA聚合酶,2 mg/mL BSA,15 ng模板DNA,10 pmol引物,0.5 mmol/L dNTP,2.0 mmol/L Mg2.利用优化反应体系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引物对24个牛膝个体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85个位点,其中74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06%,Nei指数为0.330 3,Shannon信息指数为0.490 5,表明牛膝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青海海南地区深层地温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分析青海海南地区33年来各深层地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海南州气象台1982—2014年0.8、1.6、3.2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对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地区33年来年各深层地温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0.8、1.6m深层地温表现为夏季增温最为强烈,3.2m深层地温的春季增温幅度较大。浅层与深层平均地温的年变化趋势,在时间尺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气温是各深层地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变化尺度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总云量对深层地温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正影响,深层地温的变化受低云量变化的正影响非常明显;用Mann-Kendall检验法检测海南地区各深层地温序列的突变现象发现,均在1998年发生了明显的增温突变。  相似文献   
8.
利用Micaps常规实况图、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青海省海南地区2013年11月22~24日大风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脊发展,脊前偏北气流使巴湖低槽后部冷平流加强并引导巴湖低槽东移南压,造成此次大风强降温天气过程。造成此次天气过程降温的原因是较强的温度平流和非绝热因子的作用。强冷温度平流是此次天气过程气温骤降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非绝热因子通过辐射造成不同程度的降温。形成大风的原因是地面正负3 h变压差达到6.8 hPa,有利于产生变压风,高空风的动量下传加上强锋区南下导致海南地区各站陆续出现大风。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1961—2011年的青海省海南地区4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结合micaps资料分析总结出出现大风天气时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和大风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月至次年4月是该地区大风的高发时段;大风天气主要有蒙古冷槽型、巴尔喀什湖低槽、西北气流型、西亚横槽型和西风急流型5种环流类型;大风天气发生时的气象要素有其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