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1篇
  5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塘仔猪IGF-1水平与组织IGF-1、GHR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32头不同日龄(出生、3、21、35d)蓝塘仔猪,由前腔静脉采血后剖杀,取肝脏、背最长肌样品。用RIA法测血液、组织中IGF 1浓度,用放射受体法(RBA)检测肝脏、肌肉组织中GHR结合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GF 1、GH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血液中IGF 1在出生日显著高于其它时期(P<0 05)。肌肉组织中IGF 1含量高于肝脏组织,肌肉组织IGF 1含量在3、21、35日龄时都显著高于出生日(P<0 05)。(2)肝脏细胞膜GHR结合活性在出生日显著高于3、21日龄(P<0 05),肝脏细胞膜GHR结合活性高于肌肉组织。(3)肝脏组织IGF 1、GHR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肌肉组织(P<0 05)。肝脏IGF 1mRNA的表达在出生日、21日龄时显著高于3、35日龄(P<0 05),GHRmRNA的表达在出生日显著高于其它日龄(P<0 05)。肌肉IGF 1、GHRmRNA的表达在出生日均显著高于其它日龄(P<0 05)。  相似文献   
2.
合理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才能造福于人民。通过合理的规划水电水利工程,可以改变区域内部的水文特征,同时还可以对气候有一定的调整。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灌浆施工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要高度的重视灌浆施工,了解灌浆施工的特点、类型、方式的同时,不能忽视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就水电水利工程中的施工工艺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淘宝特色中国大洼馆是阿里巴巴集团在辽宁省首个合作的重点项目,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第一家县(区)级馆。特色中国大洼馆位于盘锦市大洼区田家街道中国食品城,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该馆由"特色中国大洼馆"主馆线下体验中心,唐家、西安、赵圈河3个镇线下体验馆,中国邮政邮乐省级体验馆、大洼认养农业体验馆、光合水产、如果创意4家企业体验馆所组成。特色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提取兰州大尾羊不同组织中总RNA,反转录获得总cDNA样品,建立了用SYBR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兰州大尾羊解偶联蛋白(UCP3)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的检测方法,并进行批内、批间重复性检验。结果表明:UCP3和GADPH基因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CtUCP3=-3.2343x+41.6198和CtGADPH=-3.2851x+38.0344,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58和0.9986,扩增效率分别为103%和97%;批内、批间重复性测定的变异系数分别为小于1.4%和10%。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全混合颗粒饲料不同饲喂水平对杂交羔羊生长及养分消化的影响,试图寻找适宜的日粮饲喂水平,为制定我国羔羊育肥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与地点 于2010年6月-2010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科创畜牧繁育中心进行.  相似文献   
6.
1日龄粤黄鸡128只 ,随机分为4组 ,在饲喂相同日粮的条件下 ,Ⅰ组饲饮自来水为对照组 ,Ⅱ、Ⅲ、Ⅳ组饲饮禽胰多肽(APP)粗品溶液 ,剂量分别为0.58、1.16和2.32mg/只 d。试验期84d。结果表明 :(1)84日龄时 ,各试验组鸡只平均体重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70日龄时 ,各试验组血浆G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56日龄时 ,Ⅱ组血浆T4 浓度、Ⅲ组T3 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APP粗品可促进肉鸡生长 ,提高血液中GH、T4 和T3 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助阳中药粗提物对粤黄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日龄健康雌性粤黄鸡120只随机均分为4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淫羊藿粗提物、2%补骨脂粗提物、1%淫羊藿粗提物+1%补骨脂粗提物。在14日龄时给每只鸡接种1次鸡新城疫Ⅰ系疫苗。试验期(8周)末,与Ⅰ组比较,Ⅱ、Ⅳ组胸腺指数显著减小(P<0.05),脾脏指数显著增大(P<0.05),Ⅳ组的法氏囊指数也显著增大(P<0.05);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百分率以Ⅱ、Ⅳ组升高极显著(P<0.01),Ⅲ组升高显著(P<0.05);血清中NDV抗体滴度Ⅱ、Ⅳ组升高显著(P<0.05);血清中T3含量Ⅱ、Ⅲ组升高显著(P<0.05)、Ⅳ组升高极显著(P<0.01);T4含量仅Ⅳ组升高显著(P<0.05),Ⅱ、Ⅲ组升高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淫羊藿粗提物和淫羊藿粗提物+补骨脂粗提物均能增强粤黄鸡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而补骨脂粗提物只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脱氢松香酸甲酯(Ⅱ)为起始原料,通过在12位溴代得到12-溴-脱氢松香酸甲酯(Ⅲ),再经过在13位选择性硝化后还原制得中间体13-氨基脱异丙基脱氢松香酸甲酯(Ⅴ),Ⅴ继续与甘油在浓硫酸作用下缩合得(4R,12bS)-4,12b-二甲基-1,2,3,4,4a,5,6,12b-八氢化萘并[1,2-g]喹啉-4-羧酸甲酯(Ⅵ)和(7R,10aS)-7,10a-二甲基-5,6,6a,7,8,9,10,10a-八氢化萘并[2,1-f]喹啉-7-羧酸甲酯(Ⅶ)两种松香基喹啉衍生物,这两种产物的产率分别为51.2%和20.3%,质量分数分别为71.6%和28.4%,产物的结构通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引进双亚12号、坝选3号与当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双亚12号的原茎产量比对照当地品种高0.83%、种子产量比对照当地品种降低37.9%;坝选3号的原茎产量、种子产量分别比对照当地品种高19.1%、 10.8%,且生育期比当地品种短、抗寒性、抗旱性更强。为加速西藏干旱地区亚麻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品质、产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评价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在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针阔混交林,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针阔混交林分为3个林龄段,其中针阔混交林Ⅰ为10-11a生,针阔混交林Ⅱ为7-9a生,针阔混交林Ⅲ为3-5a生。生物多样性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E)衡量。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种数先减小再增大,草本层则先增大再减小。针阔混交林乔木层重要值最大的科均为杉科,其重要值随林龄的增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杉木在演替过程中不断衰退,逐渐被阔叶树种所取代。不同林龄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主要以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大戟科、芸香科和木兰科占优。在乔木层,重要值较高的造林树种包括米老排、阴香、山杜英、藜蒴、香樟、火力楠、楝叶吴茱萸,这些树种适宜于本地区杉木林改造;重要值较高的自然更新乔木物种为鸭脚木、山苍子、山麻黄和银柴。在灌木层,重要值较高的物种因林分而异,藜蒴、鸭脚木、山苍子、山黄麻等乔木树种的幼苗具有较高的重要值,表明部分造林树种能够实现自我更新,群落处于正向演替过程中。草本层以蔓生莠竹、弓果黍、蕨、乌毛蕨和假臭草等为主。随林龄的增加,乔木层S呈上升的趋势,而H′、D和E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灌木层S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H′、D和E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草本层所有指数则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也反映出林分改造促进了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