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建设农村消费文化对提高农民的非物质福利,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农村消费文化呈现消费观念的落后性,消费结构的失衡性,消费标准的趋同性以及消费水平的低层次性;因此要不断加强教育,发展农村经济,加强行政引导,构建既有传统合理内核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农村消费新文化.  相似文献   
2.
疏仁华 《高等农业教育》2005,20(1):43-44,50
本文阐述了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观念层面上,要摒弃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经济效益增长的发展观和贪图物质享受的消费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现、生态效益的发展观和合理的适度消费观。在方法层面上,要建构生态伦理,建立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生态道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不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它对提高农民素质和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认识与行为上的诸多不良境遇,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的设施与阵地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文化活动建设、文化管理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思想观念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农民思想在生产观念、生活观念、消费观念、社会观念、婚姻家庭观念及政治民主观念等多个层面上凸现“双重性”。它是由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的碰撞、农村思想教育的“断层”、农村政策落实的“偏差”、农民自身素质的影响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不断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为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政策支撑和智力支持,使农民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农民”。  相似文献   
5.
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本人认为,农民作为现代化的主体无论在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上都烙印着封建旧式农民的痕迹,因此,必须全面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构建小康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石溪村的家族活动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农民在政治生活中从被动到主动, 在经济生活中从自发到自觉, 在文化活动中从封闭到开放, 在社会生活中从传统到现代; 农民的文化选择不仅加速了其自身角色意识从“家族人”到“现代人”的转换, 也促进了农村家族文化与现代化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指出了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在农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当今中国农民思想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并论证只有构建在广大农民参与下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系,把农民培养成现代经济人、现代政治人和现代文化人,才能全面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在农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当今中国农民思想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并论证只有构建在广大农民参与下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系,把农民培养成现代经济人、现代政治人和现代文化人,才能全面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