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4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秀山县稻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秀山县稻田杂草共有20科32种,相对多度在10以上的稻田杂草依次为牛毛毡、节节菜、草茨藻、鸭舌草、矮慈姑、稗、野荸荠、陌上草、水蓼等9种,其中,禾本科杂草占1%、莎草科杂草占3.3%,阔叶杂草占66%。牛毛毡、节节菜、草茨藻、鸭舌草相对多度达30以上,为当地优势杂草。根据田间草害发生状况,提出了"前除、中控、后补"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秀山县稻飞虱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上升为水稻最主要的害虫,成为全国稻飞虱常年重灾县之一。近年来通过深入研究和有效治理,其发生为害得到很好控制,形成重发生而最终造成的损失小。为此,笔者在总结治理经验的同时,对新时期稻飞虱的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秀山县不同类型田杂草种类及消长规律的调查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田杂草种类虽有一定的变化,但优势种群变化不大,均以牛毛毡、草茨藻、节节菜危害较重。杂草出草高峰在插秧后15~30d,稻田杂草防除策略应针对不同生态区杂草种类和发生高峰制定。  相似文献   
4.
以重庆市秀山县2007—2009年7055个土样的属性数据、化验数据及茶叶生产对土壤的要求为依据,利用地力评价方法,得出秀山县茶叶生产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并与秀山县境内地理位置特点和茶叶生长要求结合,将秀山县茶叶生产布局分区为:南部低中山最优发展区、东部低山发展区、北部丘陵和低中山储备发展区。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必须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教育机制、管理机制、培训模式、投入机制、监督考核体制和激励机制,提高农民教育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柑桔主要病虫害类群及其发生危害特点,提出柑桔病虫害无公害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秀山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是重庆市优质粮油基地县。本文通过分析秀山的自然条件、粮油生产现状以及发展优质粮油产业的可行性,描绘了秀山粮油生产的前景,并针对秀山粮油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发展优质粮油产业的对策措施。在秀山发展优质粮油产业,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有技术保障,再加上市场前景广阔,无疑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农业产业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秀山县稻田杂草发生危害状况及萌发、生长趋势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秀山县稻田杂草有20科32种,各地种群组合差异较大,群落结构复杂,发生频度较高的有8科9种杂草,优势草种为:牛毛毡、草茨藻、节节菜、鸭舌草等;杂草发生量大,密度高,危害重;杂草发生危害时间长,出草高峰在插秧后10~25天。根据田间草害发生态势,提出了“前期药除,中期水控、药补,后期人工拔除”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均拥挤度■、聚集性指数■/m及■与m回归分析法,分析了3年51次白背飞虱调查资料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白背飞虱田间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个体群成聚集分布,表现为高密度、低聚集,低密度、高聚集。其理论抽样数学模型为:n=1/D2(2.4318/m 0.1367),序贯抽样模型分蘖初期为:T0=15n±16.4(1/2),分蘖末期为:T0=20n±20.3n~(1/2)。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市秀山县2007—2009年7055个土样的属性数据、化验数据及茶叶生产对土壤的要求为依据,利用地力评价方法,得出秀山县茶叶生产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并与秀山县境内地理位置特点和茶叶生长要求结合,将秀山县茶叶生产布局分区为:南部低中山最优发展区、东部低山发展区、北部丘陵和低中山储备发展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