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评估不同环境条件对场地土壤砷(As)稳定化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添加量的FeCl (3 Fe/As物质的量比分别为2:1、3:1、4:1、5:1、6:1、7:1、8:1)对辽宁省某冶炼厂As污染场地土壤进行修复,通过测定As的浸出浓度和赋存形态筛选稳定化效果最佳的FeCl3添加量;采用不同pH和不同液固比浸提稳定化后的土壤,通过测定As的浸出浓度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FeCl3对As稳定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加FeCl3相比,各添加处理As浸出浓度降低了84.9%~92.8%(P<0.05),Fe/As物质的量比为6:1时As的浸出浓度最小,稳定效果最好。FeCl3添加促进了As由活性较高的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向活性较低的残渣态转化,有效态As含量降低了6.9%~8.4%。与酸性浸提相比,中性及碱性浸提条件下As的浸出浓度明显升高;浸提溶液pH为4时As的浸出浓度最低,pH为13时As的浸出浓度最高,二者相比As的浸出浓度增加了584.4%。与较高液固比浸提相比,较低的液固比浸提增加了As的浸出浓度(P<0.05);液固比为20:1时As的浸出浓度最低,浸出率最大,液固比为1:1时As的浸出浓度最高,浸出率最低。研究表明,FeCl3可通过改变场地土壤中As的赋存形态有效降低As的浸出浓度,碱性和低液固比浸提增大了稳定化后土壤中As的环境风险。建议根据修复后场地土壤面临的实际环境选择相应的pH和液固比进行浸提,以安全评价As污染场地的稳定化效果及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领域近12年来中外文文献发文量呈波动式增长态势,中国、美国、印度、意大利、波兰等是外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国家。该领域主要发文机构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贝尔格莱德大学、波兰科学院等,其中中国科学院占据重要地位,表明我国在该研究领域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和较为显著的贡献。从合作关系方面分析,该领域国内外作者自身科研团队内部合作紧密,但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显得不足。从关键词及聚类图分析可知,该领域研究进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主题侧重于单一重金属元素在场地土壤中的变化,第二阶段侧重于污染物定性定量分析及风险评估,第三阶段侧重研发新型修复材料及通过构建模型进行风险评价。根据时区图、突现图以及研究路径可知,“源解析-重金属空间分布-联合修复技术、新型修复材料-健康风险评价”这一路径可作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