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前,日本北海道一带广泛分布着由Fusa—rium nivale(=Gerlachia nivalis)引致的秋播小麦红色雪腐病。该病一般多见于多雪地带排水良好的地里,但冻土地带也常在多雪年份或多雪地里严重发生。1973年以来一直使用甲基托布津(以下称TM)防治该病有效。然而,在1981年春季,发现前一年秋季已喷药的地块,成片或零星发病较往年增多,还  相似文献   
2.
小麦茎基腐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茎基腐病部组织中分离到7种病菌,经测定茎基腐主要致病菌为禾谷丝核菌与雪腐镰刀菌。田间观察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2010年,京山县被省农机化办定为全省24个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稳定小麦面积,扩大油菜面积,秋冬油菜生产举全县之力,全县推广机械化种植作业,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农机部门结合京山县实际,初步制定出了全面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思路,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抓好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定点定期观察研究发现,稻油轮作模式比旱油轮作模式田间病菌子囊盘平均减少54.33%;陕南油菜菌核病侵染规律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模式,防涝排湿是一项保苗防病的有效栽培措施,沟深25 cm时,可有效降低菌核病6.9%~19.0%;盛花末期摘除下部黄老病叶,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符合绿色环保双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