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2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不仅具有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而且是秦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不仅拥有秦岭四大宝中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三大宝,而且是秦岭大熊猫六大种群天华山种群的核心分布区,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景观价值和科研价值极高,诸如: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减轻洪、涝灾害、保持水土等效能。  相似文献   
2.
钾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体内钾循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钾素循环和再利用对维持植物生长和提高钾利用效率非常重要。本文以杂交玉米豫玉23和兴农998为供试作物,采用供应高钾(1.85 mmol/L)和低钾(0.1 mmol/L)营养液的石英砂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各器官干重和钾积累及分配、 体内钾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循环、 流动及钾效率等。结果表明,低钾处理10 d后,与高钾处理相比,低钾降低两玉米品种各器官干重净增量、 钾浓度、 钾积累量、 钾吸收效率和木质部中钾的运输量,增加钾利用效率和源叶中韧皮部输出的钾,提高钾通过韧皮部的再循环量及占木质部运输总量的比例。低钾处理的豫玉23和兴农998上部叶均为钾库,钾积累量的38.5%和70.3%是由各自中、 下部叶韧皮部输出的钾供给,但体内光合产物和钾向上部叶的运输是不完全同步的过程。两品种比较,低钾处理下的豫玉23较兴农998干重净增量提高,在于前者具有较大根量、 较高钾吸收速率和较多钾素吸收量,木质部中有更多的钾通过叶片韧皮部输出进行循环运输进入上部叶;但豫玉23对介质中钾的吸收大于体内钾的再利用。钾营养高效基因型玉米应该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利用体内钾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利用玉米遗传潜力,节约磷矿资源,采用土壤盆栽和根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磷和低磷水平下2杂交玉米幼苗生长、根系形态、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生理特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与高磷相比,低磷降低2玉米的株高、总绿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和磷含量、根干重和磷含量,增加了根冠比,降低土壤pH值,促进土壤磷酸酶活性,减少细菌数量和速...  相似文献   
4.
不同钾营养效率玉米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营养液培养和土壤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40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典型钾营养效率的筛选,同时综合考虑品种的吸收和利用特性,以生物量、吸钾量、钾利用指数、钾敏感度为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品种稳定性,筛选出典型钾营养效率玉米品种.结果表明,蠡玉18、永研4号、冀单31为高效敏感型,豫玉23为高效不敏感型,纪元1号、兴农998为低效敏感型,这为后续深层钾素高效吸收和利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也对实际生产中因地制宜选择玉米种植品种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形成的原因采收太早。早实类品种绝大多数是从新疆核桃产区引进后人工选择或作为亲本之一杂交培育而成。原产地南疆的主要气候特点是降水量小(年降水仅有30-50mm),气候干燥,日照时长(年日照2700-3100d、时),栽培时主要通过天山融雪灌溉,来满足对水分的要求。这些品种目前仍保持着适应干旱、少雨、日照时长的气候特点。当引到内地后,特别是秦巴山区,日照时间缩短(年日照1900-2100小时),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土壤系统磷锌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土壤系统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玉米高产施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玉米干物质和磷锌积累量均呈"S"型变化;不同施肥模式中,各生育时期高产田的土壤速效磷较常规田和低产田分别提高6.2%~15.2%和41.6%~87.0%;成熟期植株干物重分别提高8.3%和25.4%,植株磷累积量分别增加14.6%和43.5%,植株锌累积量分别增加40.2%和74.0%。[结论]高产田中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玉米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12 286.7 kg/hm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