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植物的杂种优势利用是进行作物品种选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油菜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杂交油菜秦油2号开始大面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
采用讷16、克新16、克新13和大西洋等4个马铃薯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甘露醇预处理对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甘露醇预处理讷16和克新13,随着处理的天数增加,愈伤诱导率均呈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的材料,达到诱导率最高值的预处理天数基本相同。预处理时间为4d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大值。甘露醇浓度40g/L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正>油菜是我国食用油和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由于人口多,食用油需求量很大,每年需进口300多万t,占消费总量的30%以上。预计到2030年,我国食用油产需缺口将高达700万t,蛋白饲料缺口将高达3800万t。目前国际上油菜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在普及双低品种的基础上品质改良将进一步深入、提高;2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将逐步普及,"双低+杂优"育种将是国内外油菜遗传改良的主攻方向;3加强油菜抗逆性的遗传改良研究,减少灾害损失,保护环境;4生物技术将在油菜遗传改良中得到广泛应用,转基因抗病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垦油1号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垦油1号亲本,制种田环境条件、传粉媒介的介绍和分析,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实际条件,阐述了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垦油1号的制种生产技术,以提高其制种产量和质量,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油菜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黑龙江省中草药资源概况,分析了中草药种植中存在的种质混杂、农药使用不当、盲目种植等问题,结合存在的问题对黑龙江省的中草药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垦油7号是以401A为母本,R77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表现杂交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品质双低、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秆强抗倒伏。在黑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849.2 kg.hm^-2,比对照品种垦油1号增产14.38%,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强调“意境美”。作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的菊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菊花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多样,适应性强,栽培容易、品种丰富、花期长、花形千姿百态、花色五彩缤纷,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装点家庭。地被菊是陈俊愉先生历时半个多世纪培育的菊花新品种,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地被。本文在综述国内外菊花应用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以菊花为主题,营造菊花专类园景观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农林院校的大学贫困生主要表现在家庭经济困难、能力与素质较低和治贫能力低下等方面。为提高农林院校贫困生反贫困能力彻底摆脱贫困,笔者从政策、农林院校贫困生本身和社会公益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针对其提出措施,旨在为农林院校反贫困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甘兰型双低春油菜三系杂交种垦油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油3号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技术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三系杂交种。主要优点为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1995 ̄1998年产量鉴定及区域试验平均单产2135.6kg/hm^2,比对照品种垦油1号增产16.5%,居参试品种第一位,1999年参加省生产示范试验比垦油1号增产21.2%。较抗菌核病和其它病害,芥酸含量0.88%,硫甙含量24.8μmol/g,粗脂肪含量43%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两种覆盖对公路路肩土壤含盐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盐地区公路绿化中,表层覆盖是降低路肩土壤含盐量的重要途径。该试验历时2年,在2004年3月末,分别在国道庄林线大水塘~二道沟段选取35个点。5个点为无覆盖的CK,15个点用10 cm厚的稻草覆盖,另15个点覆盖10 cm厚的秸秆。利用电导法,测定在树木生长季节内(春、夏和秋),路肩表层0~20 cm和覆盖下0~20 cm土壤的含盐量,并监测了秸秆覆盖和稻草覆盖对营口国道庄林线路肩土壤含盐量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覆盖对降低土壤盐分是有效的;稻草和秸秆的物质成分不同,导致两种覆盖的有效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