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荧光显微技术在枣疯病病原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易感染枣疯病的阜平大枣为试材,对影响枣疯病病原荧光显微观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苯胺蓝(aniline blue)、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2HCI)和阿的平(quinacrine)3种荧光染料均可用于枣疯病病原鉴定,其中以DAPI效果最佳。DAPI用于定性分析的是了适浓度为0.3μg·mL^-1,用于定量分析的最适浓度为1.0μg·m  相似文献   
2.
不同动物肠道微生物对黄豆苷原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比较了32种不同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对黄豆苷原的转化情况。在全部供试动物中,只有大熊猫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对黄豆苷原未表现转化能力,其余31种动物的代谢产物中均出现了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有14种动物对黄豆苷原的代谢产物中出现了高活性植物雌激素雌马酚。研究表明,不同动物对黄豆苷原的代谢能力强弱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同时还与动物本身的饮食结构等环境因素有关。通过测定黄豆苷原在不同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确定了一些对黄豆苷原具有较强代谢能力的动物种类,尤其是确定了一些能将黄豆苷原高效转化为雌马酚的理想动物种类。  相似文献   
3.
从白冠长尾雉粪样中分离出一株产氢量高的细菌菌株,命名为AUH-BG208。通过革兰氏染色和耐氧性测定,菌株AUH-BG208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株。菌株AUH-BG208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与克雷伯氏属一致,通过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与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AJ233420)相似性为100%。此外,对菌株AUH-BG208在不同条件下的产氢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起始pH值为7.0,葡萄糖浓度为40 g/L,以酵母粉和硝酸钾为氮源时产氢能力最强,产氢量为1 900 mL/L。  相似文献   
4.
油桃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桃染色体核型分析郭振怀,张淑云,王秀伶(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保定071001)(中国枣研究中心,保定071001)关键词油桃,染色体,核型KaryotypeanalysisofPrunusPersicavar.nectarinaMaxim¥GuoZ...  相似文献   
5.
制药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专业.为全面提高河北农业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变制药工程专业单一的、验证为主的传统实验形式,构建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性实验,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满足当前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6.
从动物肠道优势需氧菌中筛选适于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菌株,确定其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为今后作为与厌氧菌原生质体融合的亲本奠定基础。研究发现,供试20株不同动物肠道优势需氧菌中,只有来自ICR小鼠肠道的M3,M4,M5和M6以及来自猪肠道的Z5对溶菌酶较为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5株溶菌酶敏感菌株以来自ICR小鼠肠道的M6(即弗氏埃希氏菌株Escherichia fergusonii M6)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均最高。进而以菌株M6为试材,研究不同菌龄、酶浓度、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以及添加不同化学组分等对菌株M6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通过本研究确定的菌株M6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为:菌龄5h,溶菌酶浓度20mg/mL,脱壁时间45min,渗透压稳定剂为0.7mol/L山梨醇,向再生培养基中同时添加0.8%牛血清蛋白和0.1mol/L N-乙酰氨基葡萄糖,此时原生质体平均制备率与再生率分别为87.80%和85.42%。  相似文献   
7.
应用正交试验研究菌龄、酶浓度、酶解时间和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对肠道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AUH-HM195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菌龄与酶浓度的交互作用对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影响最大。最优组合为:菌龄6 h,溶菌酶浓度5 mg/mL,酶解时间1 h,渗透压稳定剂在制备时使用0.7 mol/L KCl,再生时使用17%蔗糖,制备率为93.2%,再生率为14.5%。  相似文献   
8.
9.
健康ICR小鼠肠道菌群对大豆异黄酮有稳定转化作用。本研究选用合适抗生素对健康ICR小鼠进行连续灌服,使ICR小鼠在不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状况下完全丧失对大豆异黄酮的转化能力,并对该类完全丧失转化能力的ICR小鼠灌服大豆异黄酮还原菌株Niu-O16的微胶囊,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菌株Niu-O16在ICR小鼠体内定植情况。结果表明:用420mg/mL浓度的阿奇霉素连续灌服1周,可使ICR小鼠完全丧失对大豆异黄酮的转化能力,停药后20d左右,ICR小鼠恢复其对大豆异黄酮的转化能力;经抗生素处理的ICR小鼠在停止灌菌后,2周内可检测到其粪便菌群具有与菌株Niu-O16完全相同的转化作用,而同样经抗生素处理未灌菌的对照则未检测到转化活性,表明菌株Niu-O16已在ICR小鼠体内进行定植。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比较了32种不同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对黄豆苷原的转化情况。在全部供试动物中,只有大熊猫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对黄豆苷原未表现转化能力,其余31种动物的代谢产物中均出现了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有14种动物对黄豆苷原的代谢产物中出现了高活性植物雌激素雌马酚。研究表明,不同动物对黄豆苷原的代谢能力强弱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同时还与动物本身的饮食结构等环境因素有关。通过测定黄豆苷原在不同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确定了一些对黄豆苷原具有较强代谢能力的动物种类,尤其是确定了一些能将黄豆苷原高效转化为雌马酚的理想动物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