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病毒的侵入可引起机体宿主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有利于机体清除感染的细胞,保护自身免受病毒的侵害,是机体对病毒侵入的防御机制之一。一些病毒具有许多抗细胞凋亡和抗CTL活性的机制,如编码免疫调节分子和凋亡调节分子,降低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以延长感染细胞的存活期,以利于病毒的增殖。现对细胞凋亡及病毒抗细胞凋亡的机制进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京地区黑松、马尾松健康株和松材线虫罹病株的综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苯醇抽出物、乙醚抽出物、1%NaOH抽出物等含量的测定,罹病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几乎不被破坏,而苯醇和乙醚抽出物含量明显下降。因此,处理后的罹病木可以用作造纸、纤维板和刨花板的原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宾阳县畜牧业迅速发展,生猪的养殖方式逐渐从农村千家万户的零星分散养殖向中小规模养猪场转变。随着畜禽传染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周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情频频暴发,对我国养殖业构成巨大威胁,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抓好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温度、取样部位和木材含水率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检疫检验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检验的主要因素,20—40℃是分离松材线虫的适宜环境温度,提高分离用水的起始水温可大大加快线虫的游离速度。取样部位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树干同一部位内材线虫的分离率和密度均明显高于外材,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化蛹期间蛹室部位线虫分离率和密度均大大高于非蛹室部位。木材含水率在18%以上时对检验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徐州地区猪场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情况和耐药程度,在2016-2018两年间对徐州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监测。从猪场分离鉴定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46株分离菌株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猪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至少耐药10种以上,其中10耐和11耐的菌株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8.3%和23.9%;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强力霉素耐药率最高,达到80%以上,对头孢噻呋耐药率最低,为17.4%。两年间痢菌净耐药率下降幅度最大,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增长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7.
为建立噻菌灵酶免疫检测方法,制备3种噻菌灵的半抗原(H1、H2和H3)。利用活泼酯法制备免疫抗原H1-BSA、H3-BSA和包被抗原H1-OVA、H2-OVA、H3-OVA。采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方法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噻菌灵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4G9、1-6D3、3-1F9和3-5D4。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IC-ELISA),将上述4株抗体分别与3种包被抗原进行组合,从中选择出一个最优组合:H3-OVA/1-6D3。据此建立的异源IC-ELISA检测方法对噻菌灵的IC50为10.9μg.L-1,检测限(IC10)为2.2μg.L-1,与3种噻菌灵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1%;在自来水、苹果、梨的添加回收试验中,IC-ELISA法测定的回收率依次为95.9%~118.1%、90.0%~117.6%、74.9%~95.6%;HPLC法测定的回收率依次为92.7%~97.6%、98.9%~100.9%、91.6%~105.4%,IC-ELISA法与HPLC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抗噻菌灵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检测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大樱桃年度病虫防治栽培综合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樱桃病、虫、生理病害防治措施:彻底清园,清除枯枝落叶;树干涂白;深翻整地,起垄,消灭越冬害虫;剪除病虫枝,集中烧毁,消灭抹除附在树上的枯叶,在皮缝及枝条上的害虫;割刮流胶病斑;刷治蚧壳或剪除虫枝,并涂石硫合剂保护;根颈部位浇疫霜锰锌600倍并培土,防治根颈疫腐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戊型肝炎(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新型人畜共患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HE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病,其暴发或流行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主要侵犯青壮年,病死率为0.1%~4%,在孕妇中病死率高达25%.目前,检测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抗体ELISA、和RT-PCR病原学检测等.  相似文献   
10.
某犬群发生具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的传染病,86只幼犬发病,治愈65只,死亡21只.为确诊病原,用MDCK细胞,从死亡犬肠道病料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理化学鉴定、动物复归试验、电镜检查、PCR检测证明为犬冠状病毒和犬腺病毒2型,定名为CCV-KM和CAV2-KM,确认此次犬群发病由CCV和CAV2混合感染所致.其中对CCV的分离采用含CCV和CAV2的混合感染病料攻击耐过CAV2的幼犬,导致幼犬单纯感染CCV发病后采集的病料.动物试验表明,CCV-KM株可以导致幼犬发病,具有较强的毒力;CCV-KM能被较高浓度的抗CCV1-71参考毒株的血清中和,而抗CCV-KM的血清却不能中和CCV1-71毒株,说明两者在抗原性和致病性上存在差异;基因测序结果表明,CCV-KM的M基因212 bp序列同其他已知CCV的基因序列差异较大,在进化树的位置上介于CCVⅠ型和CCVⅡ型之间,较偏向CCVⅠ型.提示CCV-KM株可能是一个新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