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庄浪县通化镇高崖韩村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82500株/hm~2、株距28 cm产量最高,为12 777 kg/hm~2。本次试验玉米灌浆期降水较少,气温偏高,试验的代表性不强,建议下年继续开展试验。  相似文献   
2.
陈亮  丁枫  蔡丽萍  周彬  石妍  占怡玉  范智权  王淑琼  饶梦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00-15102,15110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硅浓度对粳稻形态和光合生理机制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硅浓度(0、30、80、130、180 mg/L硅酸钠溶液)处理粳稻幼苗。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不同硅浓度处理组水稻根、茎、叶的硅含量,使用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硅浓度处理组水稻株高、根长、根系数目,采用丙酮提取法测定不同硅浓度处理组水稻叶、茎的叶绿素a、b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结果]粳稻营养器官中硅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茎叶根;当硅浓度为80 mg/L时,粳稻株高最矮;当硅浓度为30 mg/L时,粳稻根长最短,根系数最少;当硅浓度为30mg/L时,叶绿素a、b的含量均最高,且叶绿素a/b值在硅浓度为80 mg/L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适当的硅浓度可提高粳稻的抗倒伏性以及粳稻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粳稻产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探索研究新型缓控肥料与传统肥料的优势、缺点及应用范围,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新型肥料,为保护耕地与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白俄罗长效缓释肥(24-8-10)的马铃薯折合产量为39 797.98 kg/hm2,排名第一;施用药肥的马铃薯折合产量为36 414.14 kg/hm2,排名第二;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10-7-8,有机质≥15%)的马铃薯折合产量为34 141.41 kg/hm2,排名第三;常规施肥马铃薯折合产量为22 878.79 kg/hm2,产量最低。因此,施用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较常规施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肥料施用量,肥料施用也更加科学合理,对环境、土地污染少,对化肥减量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连续4a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土壤墒情、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处理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12500 kg/hm2;秸秆不还田常规种植处理产量最低,折合产量为8506 kg/hm2。秸秆还田处理平均产量为10763 kg/hm2,秸秆不还田处理平均产量为9918 kg/hm2,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产量增加845 kg/hm2,增产率8.5%。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11916 kg/hm2,常规种植(露地)处理平均产量为8766 kg/hm2,地膜覆盖处理较常规种植(露地)处理产量增加3150 kg/hm2,增产率为35.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