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我国自古以来的重要农作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一开始,所谓华夏族人就是以耕种为主要生产作业,衣食所资,基本上仰赖大田种植。他们是耕稼之人,与以养畜为主的所谓“戎”“狄”部族相对比,有其特殊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他们吃的主要是植物,即所谓“粒食”;穿的主要也是来自植物,他们的衣服是用麻和葛的纤维织出来的布制成的。他们虽然很早就知道了养蚕缫丝,并用来织成各种优美的丝织品,可是那仅仅供贵族们服用,也如同他们所饲养的为数有限的家畜,主要也是供贵族享用一样。广大劳动人民基本上是靠了大田作物维持生活。这种情况后来一直  相似文献   
2.
(四)作于公元第六世纪的《齐民要术》里面所讲的,是黄河流域的农业。那时各地大田作物,一直还是以北方谷子、大小麦、豆类以及黍、稷之属为主。由于水的条件差,稻的种植是很有限的。自从汉帝国崩溃以后,特别是经过了所谓五胡十六国一个多世纪的纷乱割据时期,北方的水利更是大大地失修,水稻的生产当然受到不利的影响。比如《四民月令》里面已经讲到水稻移栽这种比较进步的方法,可是《齐民要术》水稻篇中只是说“北土高原”种稻用移栽法,一般种稻,看起来基本上还是汉末时应劭解释《汉书》中的“火耕水耨”所说的那种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上土地利用的若干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宜于耕种的是比较平坦的土地,但这样的土地总是有限的。随着人类对农产品需要的不断增加,自然要向平地以外去开辟新的农田。大致说来,临近山区的就向高坡推进;水流和沼泽较多的地方就在低洼地上找出路;原来种植业比较发展的中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自然也主要是向低洼地扩展。古笈中记载着那里散布着许多的沼泽,有的显然还是很不小的,可是到了汉朝时候,大部分都不再提及了,不用说,那是改变成了农田。从黄河中下游比较平坦的地区继续扩展农田,向北面就是往今天所谓复种区的北界那条线推进,向南面就得进入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淮以南的森林沼泽区。本来古代的中原人是不愿去“卑湿”的江南的,可是北方广大的天然草原那时是由强大的游牧部族  相似文献   
4.
5.
農業部前蘇聯顧問盧森科同志會說過:「中國的農業技術人員應該創造一套新的、中國的農業技術」。關於「新的」可不必說。至於農業技術前面冠以「中國的」字樣,應該這樣理解:即農業生物科學原理雖然是一般性的,但具體到一定地點、一定環境裹的農業生產的時候,對於同一事物的處理方法和技術則頗不相同。換言之,在各種實用性的科學當中,農業科學是屬於地域性比較強的一類。如果要講理論聯系實際,似乎對於農業生產來說更是必需的。農業生產知識和技術也同其他一切真正的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農桑輯要是元世祖忽必烈時政府頒行的一部官書,也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農書。今天我們研究祖國農學遺產,對這一部名著,自然是要加以充分的利用。為了更好地加以利用,對這部書的本身,特别是對有關這部書的一些問題進行一些清理的工作似乎不是沒有用處的。下面就是這樣的一種嘗試。至於書的農業技術內容,則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古以来的重要农作物(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六) 元代以后,从国外先后引进了三种作物,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逐渐成为大田中的重要栽培对象。一是玉米,一是花生,一是甘薯,值得特别一讲。引进比较最在前的大约是玉米,即玉蜀黍。关于玉米是何时引进的,过去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元朝贾铭的《饮食须知》中讲到玉蜀黍,又记载着皇宫“尚食局”的“御麦面”也就是玉米。万国鼎氏批驳了此说,所谓“御麦面”不过是皇帝吃的上好麦面。至于讲到“玉蜀黍”,那段文字,是后人加进去的,原书本来没有。不过万氏以为国内文献最早记载这种引进作物的是作于1511年的《正德颖州志》,因而断言玉米之传入中国可能是15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8.
后套地区的开垦,从清朝中叶开始持续地进行着。由于那里事实上处于无政府状态,进入垦区的老实的农民落到了商人和冒险分子的控制之下。后套的土地辟成农田的前提是引黄河的水灌溉,冒险分子夺取了开渠的专利。他们通过暴力和欺诈驱使垦农挖渠,对他们进行超经济剥削。那些统治者都是事实上的封建诸候,相互攻夺兼并,但最后剩下的胜利者还是不得不屈服于官府打击之下。这就说明在中国这个封建农业社会中,专制政权的威势是如何突出。此外由于简单地把内地的那种单打一的农业移植到草原,与当地原始的养畜业(游牧)不能结合起来,而是互不相容,因而失去了在新垦区向一种综合的、新型的农业发展转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