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多年前一次纪念庄晚芳(1908-1996年)先生的撰文中曾经用过的,在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想到的,竟然还是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2.
王旭烽 《茶叶》2019,45(1):5-6
正茶,一种发源于中国的木本植物,在制作成饮料并且品饮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性。中国是茶的故乡,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喝茶。1伦理学与中国道德之间的逻辑关系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是研究道德的产生、发展、本质、评价、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规律的学说。而道德则是社会与自然一切生存与发展的利益关系中,善与恶的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活动的总和。中国人将茶视为集物质与精神一体的复合形态,"中国茶德"便是其精神性的标志概念。从伦理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资源类型及业态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茶文化通过与农业融合反哺地方经济,形成茶文化产业。本文采用文化资源基础理论,将茶文化资源分为五大主要类型,并进一步细分为15种基本类别和13种茶文化产业类型。随后以福建省、武夷地区、大益品牌为案例,分别从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角度总结茶文化资源3种产业开发范式,即比较优势模式、点轴开发模式和产业延伸模式,探讨茶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对于区域经济和茶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谣与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茶谣>是以其文本为最初创作形态的,而文本则是以文学形态展示的. 我们知道,文学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以不同的体裁表现内心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茶之旅     
茶之旅浙江茅盾文学院王旭烽都说杭州龙井茶是品的,其实,它亦是旅游的。只是杭州城,西达灵隐寺,南至六和塔,天下人皆晓,独那茶之旅,一路寻寻觅觅,若隐若现,草木之胜,总在宠辱皆忘有无随意之间,要开掘光大,少不得茶人鼓吹。故在此抛砖,以为引玉。坐茶室茶之旅...  相似文献   
6.
感受吴觉农     
编者按:今年4月14日是当代茶圣吴觉农诞辰108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吴觉农先生的光辉业绩,特刊本文以资纪念. 大约十年前,我为中央电视台撰写大型电视专题片<话说茶文化>解说词时,其中专门有一集,是讲述当代茶圣吴觉农的,后来也以此稿为基础,写过一些介绍吴觉农先生生平的短文.因为上虞离杭州不算远,汽车一小时就到,我也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专程去过一趟上虞,就住在吴觉农先生的学生老茶人刘祖香先生家中.  相似文献   
7.
头道茶:喊茶 喊茶:古代中国南方茶俗.因贡茶需在早春时节采摘,送往京城,故山民在此季间往往半夜上山喊茶,以期还在冬梦中的茶叶能够醒来,展叶待采.  相似文献   
8.
茶,品出味来之后,便生发许多拟人化了的比较。比如在我看来,江苏太湖的碧螺春尤如江南水乡的小家碧玉;浙江杭州的龙井则为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香草美女,相得益彰,倒也比得妥贴。无怪东坡居士有“从来佳茗似佳人”这一说。我本钱塘人,习饮龙井茶。龙井“无味之味至味也”,一杯在握,看尔等它茶,多少有点不太通情理的居高临下,仿佛有些自以为是的京都人氏看到外省边民。去茗叟庄晚芳先生家,这位从教五十年的浙江农大茶学老教授,每每赐我开化龙顶,言说此为上好烘青。打开闻闻,并无扑鼻之香,亦无娆媚之姿。静心迸息细闻,奇了,幽兰之气竟若有若无悠悠然而来,袅袅不绝,逐渐浓烈。那色泽呢,干时褐绿,上附白毫茸茸,细眉一  相似文献   
9.
对当地的北柴胡采取不同留茎高度和不同时期的割茎处理,研究其对北柴胡根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割茎均可提高北柴胡产量,当地上部分留茎高度为20 cm时,产量最高,比对照(不割茎)增产53.73%;当地于7月11日割茎最佳,产量比对照增加49.31%。割茎是北柴胡增产的一项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类别,目前浙江已有30余项绿茶制作技艺分别列入国家、省、市和县级非遗名录。为强化社会传承的实践,2015年文化部和教育部启动了以振兴中国传统工艺为重点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浙江省的茶制作技艺非遗研培始于2017年,课程体系围绕"课堂教学、实训、观摩学习和总结交流"等4个模块进行构建,实践证明该研培体系与教学思路总体上是可行的,但需根据茶制作工艺的多样性、地域性等特点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