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正>7月正是我国部分地区早稻成熟的季节,然而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当地农民经过近四个月的辛苦劳作,在接近早稻收割时才发现,有大量早稻出现不灌浆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一季的辛苦劳作全部化为泡影。这  相似文献   
2.
E52-9环保型导静电防腐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志文  王娴 《油气储运》2003,22(8):23-26
针对大型石油储罐内防腐施工中存在易燃气体浓度超标、露点影响区覆盖层的附着力下降、油罐焊缝部位的腐蚀等问题,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E52—9环保型导静电防腐涂料,从成膜基料、无毒溶剂、抗静电剂及导电填料、E52多功能环氧树脂固化剂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涂料的组成及特性,该涂料的应用可有效克服油罐内防腐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犬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养犬爱好者已经从简单的养、爱,发展为训、和犬一起运动,而犬接飞盘运动正是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养犬爱好者。下面我将根据近几年的经验,就如何从幼犬开始培育犬接飞盘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7月正是我国部分地区早稻成熟的季节,然而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当地农民经过近四个月的辛苦劳作,在接近早稻收割时才发现,有大量早稻出现不灌浆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一季的辛苦劳作全部化为泡影。这  相似文献   
5.
电子束辐照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电子束辐照对大豆品质的影响,以1.09、2.99、5.76、7.89、8.97 k Gy吸收剂量的电子束对大豆进行辐照处理,研究电子束辐照对大豆含油率、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酸价、过氧化值、蛋白质溶解度及尿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大豆含油率、蛋白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影响较小;5.76 k Gy时,酸价降低了37.3%,8.97 k Gy时过氧化值及尿素酶活性分别降低37.5%和11.36%。综合分析可知,5.76 k Gy是大豆的电子束辐照储藏适宜剂量。本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在大豆储藏与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集成方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促进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集成这一新方法在农业领域中更广泛的应用,在分析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农业应用中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阐明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并介绍了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的3种集成方式.回顾了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同化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了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结合在农作物产量预测、品质遥感预报、精准施肥管理决策、精准灌溉决策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最后指出了当前遥感数据和作物模型结合中存在遥感定量化、参数集和驱动数据的获取、最优化算法选择和改进、作物模型的完善和订正等问题,有望随着遥感数据源的丰富、定量遥感和作物模型的发展、以及同化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作物生长模型的适用性评价及冬小麦产量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CERES-Wheat模型在北京地区的适用性及应用模型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测,在对模型进行参数校正的基础上,通过连续3 a的试验数据对模型适用性进行评估,进一步采用试验点气象观测站2007-2008年气象数据作为驱动模型展开模拟,预测了2007-2008年北京冬小麦产量为6 000 kg/hm2,并对比了2004-2008年的模型模拟值(包括生殖生长期时间、叶面积指数和产量)与实际观测值。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开花期时间一般较实际观测时间推迟6 d以内,成熟期时间一般较实际观测时间推迟5 d以内,叶面积指数和产量较真实值偏高,综合4 a产量预测数据发现模型模拟产量准确度在90%以上,说明CERES-Wheat模型在北京适用性良好,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冬小麦产量预测工具在农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娴 《警犬》2008,(9):45-46
随着养犬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养犬爱好者已经从简单的养、爱,发展为训、和犬一起运动,而犬接飞盘运动正是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养犬爱好者。下面我将根据近几年的经验,就如何从幼犬开始培育犬接飞盘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