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际有机农业联盟是一个国际农业群众性组织,1972年成立。本届会议于1986年18月在美国加州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农业生态学和持久农业系统的经验交流。会议代表来自32个国家共385人。 从各国有机农业发展情况看,以美国较早较快。研究单位除Rodale有机农业研究中心外,还有国际持久农业同盟、国际农业发展研究所、粮食和发展政策研究所、旱地研究所等,各有关大学都在研究持久农业。因此,美国从机械化集约农业转向有机农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有机农业的哲学基础、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国传统有机农业的哲学基础、形成与发展ThePhilosophicBas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TraditionalOrganicAgricultureinChina¥//王在德(北京农业大学北京)籍增顺(山西省农业科...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农业的起源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水稻和粟历来是中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与中国农业起源有关,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心的问题。特别是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大量稻谷之后更加引起重视。作者从农业生态学的观点,分析和探讨中国农业的起源与传播,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红萍又名绿萍,学名满江红(Azolla imbracata Nakai)。在植物学上它是一种水生蕨类固氮植物,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所以在它与水稻共生过程中,能够把大气氮固定起来为水稻提供氮肥和培肥地力。近两年来我们在总结南方各地耕作改制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北京地区稻田养萍培肥地力试验,现就调查和试验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多熟立体农业是科学的农作制或农业生态系统,能够充分合理地开发气候、土地、水域等时空资源,培养地力,保护环境,高效低耗,促进农业的持久发展。本文论述了多熟立体农业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多熟立体农业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国内外间套复种的发展近况关于间套复种是否增产的问题,已被近年来大面积生产实践所证实,因而在这上面大家没有很大的分歧意见。虽然在个别的情况下,由于没有掌握好间套作的技术,或者是没有创造相应的条件,也有减产的。但总的说来,由  相似文献   
7.
有机农业又名生态农业,即以有机肥为主的农业。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以有机肥为主的4态农业。我国的十六亿亩耕地,如按亩产五百斤需用有机肥5000斤计算,共需有机肥八万亿斤。1980年全国氮化肥产量999万吨,按含氮量折算大约相当于8000亿斤有机肥,正好是总需肥量的十分之一。所以,百分之九十(72000亿斤)要靠有机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76年我国使用有机肥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原始农业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在德 《农业考古》1991,(1):100-106
国内外考古学家近百年的研究认为农业起源于山地,改变了过去农业起源于沼泽三角洲的旧概念。因此山地农业引起历史学家、农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注意。原始农业的早期阶段就是所谓的游垦农业(shifting cultivation),即一般所说的刀耕火种,又名刀耕或火耕农业。一般历史学家多认为农业起源于全新世初一万年左右,即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才有原始农业发生,原因是在最后一次冰期之后才有可能。作者认为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既是农业起源地之一,又是人类起源地。我国农业起源的时间可能早于一万年,应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或中石期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9.
再论中国农业起源与传播北京农业大学王在德,陈庆辉中国农业起源是国内外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农业科学家广泛关心的问题。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发达,原始农业延续时间长,传统农业经验丰富。特别是近40年来史前考古学迅速发展,吸引着国内外人类学家、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萍作为水稻氮源有着很大潜力,本文论述了北京地区不同萍种、插秧方式、施氮水平综合处理下田间试验的产量结果和改土作用。亩施6000斤鲜萍作稻田有机肥,当季可增产稻谷35%左右,相当于60斤硫铵的增产效果,后季增产5-10%,红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可分为抑制,恢复和促进三个阶段,中后期促进作用十分明显。采用大行距方式插秧利于稻萍双丰收,养萍结合施用氮肥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一般以养萍加施45斤硫铵,大行距插秧效益最高,连年养萍加施30斤左右硫铵为宜,稻田养萍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增加,利于维持稻田养分平衡,土壤结构明显改善,孔隙增加,容重下降,生物活性增强,水肥气热协调,达到增产培肥,并有助于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避免过量采用化肥农药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