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本文初步研究了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3种用量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20 mL/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4.92%,较空白对照平均增产7.32%;72 mL/hm~2处理的防效为80.93%,增产率为3.12%。因此,生产上防治小麦赤霉病时,可推广使用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72~120 mL/hm~2。  相似文献   
2.
眼下,"文化墙"建设正成为河南西平县的新亮点。盆尧镇的村民王淮北是有名的蔬菜种植能手,过去他把精力主要用在科学种植上,对家庭环境卫生不太注意。自打村里有了"文化墙",王淮北的生活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的家庭前不久被村里评为"五好文明家庭"。  相似文献   
3.
调查山东省聊城市棉田杂草种类,分析其数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田中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牛筋草、马唐、稗、千金子;莎草科主要有异型莎草;阔叶杂草主要有藜、鳢肠、马齿苋、反枝苋等。各科杂草都会明显降低棉花的株高、果枝数、铃数和单铃质量等产量指标,其中对成铃数的影响最大。与无草区相比,杂草混生对棉花的生长影响最大,棉花株高、果枝数、铃数、单铃质量分别降低了52.9%、65.6%、87.6%、15.5%,棉花产量降幅高达90.5%;其次为阔叶杂草生长区,棉花产量降低87.5%;禾本科、莎草科杂草对棉花的影响亦很高,棉花产量分别降低69.8%、57.7%。  相似文献   
4.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相对防效及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赤霉病进行了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药效试验及对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每667 m~2用药75~150 mL,间隔7 d,连用2次施药后19 d的相对防效达84.46%~95.16%,增产达3.75%~7.32%,防治效果明显,对小麦安全无药害且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证实虫酰肼是否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酚氧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虫酰肼对甜菜夜蛾5龄幼虫离体酚氧化酶的作用特点和用虫酰肼浸泡饲料饲喂5龄幼虫后,虫酰肼对幼虫头部、血淋巴及表皮组织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虫酰肼浓度增大,酚氧化酶活力呈逐渐下降趋势,虫酰肼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5.43μmol·L-1。虫酰肼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游离酶抑制常数(K i)和酶-底物络合物抑制常数(K is)分别为11.223μmol·L-1和34.036μmol·L-1。通过研究金属铜离子和酶液对虫酰肼吸收峰的影响,推测虫酰肼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不是与该酶活性中心的铜离子结合,而可能是与酚氧化酶蛋白结合发生作用有关。用28.41μmol·L-1和85.23μmol·L-1亚致死剂量浓度的虫酰肼分别处理甜菜夜蛾5龄幼虫24、48和72h后,测定其头部、血淋巴和表皮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用虫酰肼处理时间延长,两个剂量的虫酰肼对幼虫头部、血淋巴和表皮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基本呈逐渐增大趋势;处理后相同时间,高剂量的虫酰肼对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率基本上高于低剂量的抑制率;虫酰肼对头部酚氧化酶的抑制率最高,血淋巴次之,表皮最低。【结论】虫酰肼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新表皮形成过程受到阻碍可能与虫酰肼抑制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聊城市茌平区适宜的小麦种衣剂,选用32%戊唑·吡虫啉、27%苯醚·咯·噻虫悬浮拌种剂、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苯醚甲环唑+70%吡虫啉等4种包衣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包衣剂对小麦出苗、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地下害虫、蚜虫、纹枯病均有明显的防控效果。虫害防控采用32%戊唑·吡虫啉效果最好,病害防控采用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效果最好,推荐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时常有群众反映麦田整块或局部出现小麦空壳败育现象,给老百姓带来巨大损失。基于这种情况,通过田间试验探索了应用"10%苯磺隆15 g/亩;56%二甲四氯钠盐30 g/亩;10%苯磺隆15g/亩+56%二甲四氯钠盐30 g/亩;3%双氟唑草酮50 m L/亩;乙烯利+胺酰脂200 m L/亩"5组不同小麦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在小麦起身至扬花期间以不同浓度喷洒对小麦结实空壳败育穗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小麦孕穗末期、扬花期加倍量喷洒除草剂苯磺隆和苯磺隆与其他麦田除草剂复配制剂,会对小麦结实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