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5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探讨了橡胶与砂仁、像胶与咖啡间种和终了橡胶林3种栽培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这3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平均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橡胶_砂仁林地。纯橡胶林〉橡胶+咖啡林地。其Cmin范围是380.8~568.3mg/kg,橡胶+咖啡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旱季高于雨季,而其余两种林地则在雨季较高。橡胶林间种物作后,林地土壤表现出比较橡胶林地有较高的土  相似文献   
2.
张翘  潘超美  黄向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58-5859,5875
[目的]对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Radbosia lophanthoides var.gerardianus(Benth.)Hara]和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Radbosia lophan-thoides Hara var.graciliflorus(Benth.)Hara]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方法]分别对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和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生长旺盛的茎尖进行染色,压片后对它们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的核型公式为K(2n)=2x=24=18m+4Sm,属2A型。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的核型公式为K(2n)=2x=24=16m+8Sm,属1B型。[结论]线纹香茶菜细花变种比线纹香茶菜狭基变种更进比。  相似文献   
3.
佛手柑黄龙病发生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佛手柑[Citrus medica vat.sarcodactylis(Noot.) Swingle]为芸香科柑桔属植物,其干燥果实入药,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为常用中药材。佛手柑在广东栽培历史悠久,主产于广东德庆、高要、云浮、四会和郁南等地,俗称"广佛手",以区别于"川佛手"和"金佛手",广佛手为广东道地药材,"十大广药"之一[1]。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赤红壤不同林型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不同人工林型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差异与变化,定期采样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林型是的土壤微生物总数顺序为混效林〉豆科纯林〉纯桉林;其数量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很大,各种林型均以秋季最大,其次是春、冬季,夏季最小;三大类菌中又以细菌所占比较最大,其次为放线菌、真菌;它们各自的优势种群在组成上各林林间差别不大,而且全年都保持较稳定的比较,无论是微生物种类还是其数量,都以混交林多于纯林,而在纯林中又以豆科纯林多  相似文献   
5.
吴波  高丹  潘超美  张寿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686-19688
[目的]建立吴茱萸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吴茱萸基因组DNA,研究模板DNA、dNTPs、Mg^2+、引物(U834)、Taq DNA聚合酶的浓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20μl反应体系中含2μl 10×PCR buffer,0.15 mmol/LdNTPs,1.6 mmol/L Mg^2+,0.4 mmol/L引物,20 ng模板DNA,1.2 U Taq DNA聚合酶。[结论]为研究吴茱萸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不同方法提取吴茱萸叶片基因组DNA和RN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研究对比了3种不同方法提取吴茱萸叶片基因组DNA和RNA的质量,以确定适合吴茱萸叶片基因组DNA和RNA的提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普通电泳检测法比较了常规CTAB法、SDS法和改良CTAB法提取吴茱萸叶片基因组DNA的效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非变性电泳检测法比较了酚-SDS法、Trizol法和改良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吴茱萸叶片RNA的效果。结果表明,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提取的吴茱萸叶片基因组DNA和RNA的质量差异较大。常规CTAB法和SDS法无法提取出高质量的吴茱萸叶片基因组DNA,而改良CTAB法提取效果较好;酚-SDS法和Trizol法不适合高质量吴茱萸叶片RNA的提取,而改良异硫氰酸胍法的提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菌根真菌在墨兰和建兰根中的感染特征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产物粤北山区的野生建兰根中分离出4株内生真菌,并对这些真攻在兰根上的感染特征及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根真菌多数侵染感株根须离根尖3~18cm的根毛区,而根尖和新长出的极则很少被感染;几乎所有的老根都受过真菌的感染。真菌菌丝从兰根表皮侵入,通过表皮层进入皮层薄壁细胞内部形成菌丝团,而在表皮层并不进入细胞内。也不形成菌丝团。真菌感染根状茎后第9天,皮层细胞内的菌丝团开始消解。所分离的菌株  相似文献   
8.
VA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两种不同的VA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lomus caledonium接种玉米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菌株均能侵染玉米,促进玉米生长,其中以Glomus caledonium的侵染率和作用较为明显。接种后,根区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和微生物量明显增加,但真菌的数量则稍有下降。此外,菌根的形成也改善了根区土壤的微生态环境,为下一造作物的生长积累了养分基础。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