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了2017—2018年度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下游地区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试验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4组试验平均环境效应占处理平方和的44.23%,基因型效应占19.2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占36.53%。中油600、越优1510、合油杂2705、秦油1703、16 HY 1、秦优42等6个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比较优秀。上海市奉贤区、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芜湖市、浙江省湖州市、江苏省南京市等试点综合评价值较高,有较强的试点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了2017—2018年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游区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试验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4组试验平均环境效应占处理平方和的48.25%,基因型效应占15.15%,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占36.60%。利油杂178、创杂油16号、中油769、华油杂706、中油619、圣光168、渝油39和景油517等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在湖南衡阳、常德、岳阳和湖北荆州等试点综合评价值较高,有较强的试点代表力、鉴别力和区分能力。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发掘可供湖北省小麦育种利用的优异遗传资源,以长江流域的477份小麦地方品种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表现进行考察和分析,并对不同生态区之间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植株总体偏高,平均为122.10 cm,变幅为67~160 cm,变异系数达15.14%;小穗数较少,平均为19个,变幅为11~28个,变异系数为14.13%;穗粒数平均为34粒,变幅为7~62粒,变异系数为25.25%,部分材料穗粒数较多,大于60粒;播种到抽穗平均156 d,变幅为140~175 d,变异系数为4.16%;千粒重水平中等,平均为37.12 g,变幅为15.72~57.66 g,变异系数达21.56%.从这些地方品种中可筛选出一些单一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多重比较结果表明,7个生态区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间,主穗长、主穗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其余性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