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水稻高产栽培,要促进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在提高成穗率的同时,促进大穗壮秆增粒增重,这就要及早预测穗数。据松岛省三研究,在主茎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期(拔节期)具有4片叶的分蘖具有自生根系,成穗率极高,而3叶分蘖是动摇分蘖,视光、肥条件优劣而能否成穗。莫惠栋等曾证实了这一结果,并提出了“主茎总叶数(N)减伸长节间数(n)的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凌启鸿等从研究水稻的出叶与分蘖发生、节间伸长和幼穗分化的相关关系着手,在生产实践中创立了不同品种类型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通过公式计算,解决了生产上每亩栽多少基本苗比较适宜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田分蘖和穗粒结构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栽插密度,并验证基本苗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和在生产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1982~1984年,我们在太湖地区、丘陵地区以及里下河地区设点,以小面积攻关与连片高产栽培试验相结合,对盐粳2号水稻高产群体的形成及其调控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三年合计高产试验田716.98亩,平均亩产1014.76斤;攻关试验田26.79亩,平均亩产1170.38斤。现将盐粳2号高产群体的生育特点及合理调控技术归纳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