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风向风速矢量统计、输沙势计算以及风况风能环境分类是研究沙区风沙地貌动力学的重要内容。文中以青海湖湖东沙区为研究对象,使用2006、2009、2012及2015年3、4、5月的逐时风速风向数据,计算起沙风、输沙势的数值及方向,分析评估风季研究区风沙活动特征及风能环境,结果表明:1)青海湖湖东沙区起沙风以西风组为主,东风组几乎没有起沙风。2)青海湖湖东沙区的输沙势以W、WNW、WSW、SW,4个方向为主,各月各方向输沙势值均在16.9VU以下,各月合成输沙势RDP低于30VU,4年风季输沙势值均低于65VU,年输沙势值小于200VU,属于低风能区。3)合成输沙方向RDD全部位于ENE、E、ESE这3个方向上,该沙区属于单峰或者窄双峰风况,潜在输沙方向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寒半干旱区沙棘群落内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青海湖流域沙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为半干旱风沙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青海湖东克土沙地不同年限栽植的人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群落为研究对象,在2020和2021年生长季,对各沙棘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取样。通过经典统计学方法,对沙棘在不同沙丘地貌部位的植被特征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就植株株高来看,2008年栽植的沙棘(08SJ)植株高度最高,其次为1987年栽植的沙棘(87SJ),2015年栽植的沙棘(15SJ)株高最小。植被盖度表现为:87SJ>15SJ>08SJ;(2)土壤含水量表现为:87SJ>08SJ>15SJ,87SJ与15SJ均在迎风坡土壤含水量最高,而08SJ土壤含水量在背风坡达最大值;(3)土壤水分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各样地都表现为生长旺盛期土壤含水量最低而生长末期最高;(4)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整体表现为0—20 cm处土壤含水量最高,在60 cm深度以下变化逐渐趋于稳定。[结论]土壤水...  相似文献   
3.
土壤水分是沙地植被格局和过程改变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生长最大的限制因子.沙漠地区的土壤水分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以高寒半干旱沙地青海湖东沙地为研究区,以栽植人工固沙植物(小叶杨、樟子松、沙棘和乌柳)的沙丘和自然固定沙丘(沙蒿为优势种)作为研究样地,探讨不同固沙植物影响下的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根据格尔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的数据调查,对天然沙地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和生长特征,测定植被重要值、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等。结果表明:1、记录到的植物种类有80种,分属24科,55属。其中以柽柳和唐古特白刺灌木为主,草地植被型以芦苇群落为主。柽柳、枸杞、白刺是该区盐碱沼泽地、退化草地、半固定沙地优势灌木物种,柽柳最具代表性。2、该研究区植物群落普遍较少,物种多样性较小。组成以灌木群落为主,草本群落次之,仅有胡杨纯林为乔木群落。柽柳占有较高的重要值比例,是灌木层的绝对优势树种,草本层中芦苇体现出群落优势种较为明显的局面。3、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草本层。灌木盐碱地群落以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值(J)大小排序,其顺序为:群落三(大叶白麻+柽柳+枸杞)群落二(白刺+柽柳)群落一(柽柳纯林),草本中芦苇相较于其余6种植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