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利用农用地产能核算外业调查数据,对甘肃省陇东黄土旱塬区农用地理论单产与可实现单产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方法采用了地统计分析法、泛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对比研究法。结果表明:(1)陇东黄土旱塬区南部县区的理论单产普遍高于北部县区,中部县区的理论单产最高;(2)陇东黄土旱塬区可实现单产水平差异较为明显,崆峒区中部的可实现单产最高,合水县东北部、宁县西南部、西峰区南部、泾川县中部及灵台县北部的可实现单产次之;(3)在崆峒区、崇信县、灵台县和泾川县境内存在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较高单产水平带状区域。研究结论:(1)基于地统计分析法的空间插值可用于了解区域农用地单产水平的空间分布特性;(2)陇东黄土旱塬区中部地区应作为未来农用地管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建立县域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运用"重点因素划定"方法划分县域耕地质量渐变类型分区并确定主导因素,布设监测样点。对样点的主导因素进行监测,获取样点等别变化情况,通过计算各监测样点代表面积,进而估算出渐变类型分区、县域耕地等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比2017年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成果,榆中县耕地国家利用等级平均提高0.38等。榆中县耕地质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为灌溉保证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干旱瘠薄型和山地干旱型分区灌溉保证率未发生变化,肥力提升型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降低趋势。为了提升榆中县耕地质量,对于无灌溉保证率的问题,需实施引灌工程进行解决,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则需通过长期持续的测土配方施肥或农家肥大量施用等手段解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