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菜用黄麻为原料,叶绿素含量为指标,对提取溶剂、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单因素进行试验,利用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菜用黄麻叶绿素提取的主要因素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且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叶绿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95%乙醇,料液比1∶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 h,最佳工艺条件下叶绿素提取量达3.375 mg·g-1.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红麻光钝感突变体基因的遗传规律及与红麻光钝感形成有关的基因序列特征.以红麻品种福红952经航天诱变获得的光钝感突变体与光敏感红麻细胞质保持系L23B品种杂交,杂交后代即F2群体在海南130d短日照条件下诱导了花蕾的分化发育,统计其分离情况,同时利用经筛选的多态性较好的RAPD引物扩增光钝感红麻与对照品种基因组DNA.结果表明:光钝感与光敏感性状存在一对基因的遗传差异,红麻光周期钝感性状为隐性遗传.从24个多态性较好的RAPD引物中筛选到3个引物可以把红麻光钝感突变体与对照品种区分开来,其中有1条(1178bp)是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说明RAPD不仅扩增基因组上的非编码蛋白序列,同时可扩增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反映不同红麻光钝感材料遗传上的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红麻光钝感的基因克隆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3.
福建农林大学育成了福红航1号、福红航992、福红航952等系列光钝感红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生育期长及综合性状优良等特性。本研究分析了光钝感福红系列新品种在莆田和诏安的留种特性及产量表现,总结了其主要留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转导SaNHX耐盐基因T1代980个红麻株系的耐盐性,本研究对980个株系在福州进行耐盐性鉴定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9个耐盐T1代株系进行PCR检测和不同盐浓度水培和盆栽初步鉴定.通过调查转基因T1代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出苗率、幼苗生长情况,对转基因后代的耐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转耐盐基因红麻T1代9个株系在0.71%的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和生长势明显优于未转导对照红麻.苗高、苗重和根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4cm,0.23g和3.7cm.(2)0.3%、0.5%和0.71%三个不同盐浓度胁迫5天、10天、15天三个处理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耐盐转基因T1代的株系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编号176株系最佳;(3)在0.71%盐胁迫处理下,生长10天的T1代红麻幼苗苗高、苗重和根长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在9个转基因株系中,176号植株最好,其苗高、苗重和根长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47cm、0.72g和4.54cm.  相似文献   
5.
高产抗病圆果黄麻新品种福黄麻3号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采用梅峰2号为母本,闽麻5号作父本杂交,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目标,经9年8代系谱选择育成.该品种茎秆粗壮,梢部较粗,群体生长整齐.出苗至工艺成熟期天数140d左右,全生育期200d左右.  相似文献   
6.
菜用黄麻新品种福农系列的选育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农林大学麻类遗传育种综合利用研究室自2002年以来开展菜用黄麻新品种选育,已选育出菜用黄麻优良新品种福农1号、2号、3号、4号、5号等.福建莆田、福清、闽侯的示范试验,以及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的引种试种表明,福农系列品种均表现为嫩茎叶产量高,采摘期耐热耐旱、生长速度快、栽培容易、污染少(一般不施用...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林大学麻类遗传育种综合利用研究室自2002年以来开展菜用黄麻新品种选育,已选育出菜用黄麻优良新品种福农1号、2号、3号、4号、5号等。福建莆田、福清、闽侯的示范试验,以及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地的引种试种表明,福农系列品种均表现为嫩茎叶产量高,采摘期耐热耐旱、生长速度快、栽培容易、污染少(一般不施用农药),可弥补5-8月份蔬菜品种淡缺;食用上风味独特、口感好,富含粗蛋白、粗纤维和木槿酸,以及Ca、P、Fe、K、Mg、Se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8.
为鉴定转导SaNHX耐盐基因T1代980个红麻株系的耐盐性,本研究对980个株系在福州进行耐盐性鉴定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9个耐盐T1代株系进行PCR检测和不同盐浓度水培和盆栽初步鉴定。通过调查转基因T1代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出苗率、幼苗生长情况,对转基因后代的耐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转耐盐基因红麻T1代9个株系在0.71%的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和生长势明显优于未转导对照红麻。苗高、苗重和根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4cm,0.23g和3.7cm。(2)0.3%、0.5%和0.71%三个不同盐浓度胁迫5天、10天、15天三个处理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耐盐转基因T1代的株系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编号176株系最佳;(3)在0.71%盐胁迫处理下,生长10天的T1代红麻幼苗苗高、苗重和根长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在9个转基因株系中,176号植株最好,其苗高、苗重和根长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47cm、0.72g和4.54c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