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川贝雪梨脆片变温压差膨化干燥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雪梨为主要原料,配以川贝母、百合、甘草等药典成方药食同源中药熏蒸,强化雪梨产品的食疗功效;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真空膨化干燥设备,应用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形成了较完善的川贝雪梨脆片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2.
凤仙花坏死斑病毒在中国的适生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irus, INSV)能够侵染多种花卉并破坏其观赏价值,目前在我国已有INSV的入侵报道。查询INSV和西花蓟马在世界范围内报道的地理信息,应用MaxEnt、ArcGIS软件,分别获得INSV和西花蓟马的适生性范围,结合INSV植物寄主在Lifemapper发布的分布数据,获得INSV中国境内风险发生区分布图。预测结果显示我国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华北部分省份、西南部分省份及西北部分省份,都是潜在INSV高风险发生地区,包括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台湾、上海、江苏、安徽、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重庆、四川东部、甘肃部分地区、辽宁部分地区。INSV入侵中国的适生性分布评估将为INSV的检疫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白灵菇是具有消积、杀虫、镇咳、消炎、防治妇科肿瘤等功效的绿色保健食品,商品价值颇高,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我国白灵菇人工栽培发展迅速,但其采后贮运保鲜技术尚不成熟,制约了白灵菇产业的发展。作者经过近几年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一套较实用的贮运保鲜技术。 一、白灵菇的贮藏特性 白灵菇采后3~6天菇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散失,菌褶开始变褐,风味劣变,商品价值下降。因此延长鲜菇的运输和上市天数,解决其采后的保鲜问题,是白灵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影响白灵菇采后贮藏保鲜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湿度、O2及CO2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从’98南京国际食用菌科学及栽培大会上传来喜讯,河南省泌阳县被接纳为世界食用菌学会会员单位。这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此资格的县。该县县委书记徐群才为世界食用菌学会会员单位代表。为推广国际食用菌的科技交流,不断提高食用菌栽培的科技水平,经国际食用菌学会主席格...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FB)是严重危害葫芦科作物的细菌病害。2009—2010年,通过田间调查,发现云南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部分地区的西瓜(Citrullus lanatus)和甜瓜(Cucumis melo)上出现疑似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病害发生。通过菌株分离纯化、菌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致病性测定、微生物鉴定系统测定、分子鉴定等方法进行诊断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yn2和yn3菌株与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 的特征一致。确定了云南省已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分布,为云南省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白灵菇高效栽培及贮运保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白灵菇的栽培工艺,包括选种、备料,原料配制、接种,采收等,另外还介绍了白灵菇的贮藏保鲜实用技术,在0℃条件下,贮藏3个月,无开伞,发霉、褐变等现象,风味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1 贮藏特性 与其他菇类相比,白灵菇属耐贮藏品种.新鲜的白灵菇具有极强的呼吸作用,一旦离开培养基,采后2~3天内菇体水分大量散失,首先菌褶变褐,继而整个菇面发黄变褐,失去外观商品质量,风味也随之劣变,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延长鲜菇运输与上市时间,解决其采后的保鲜问题,是白灵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