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10月初,苏北某中型肉鸡场内一栋鸡舍饲养的肉鸡出现以特有的水肿为主的鸡病,先后发病70只,死亡7只,死亡率为10%。经临症观察和7只病死鸡的剖检,诊断为肉用仔鸡因缺乏硒—维生素E所引起的渗出性素质。采用相应防治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逐渐平息。现将防治经过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
兔病毒性出血症和巴氏杆菌病是家兔的两种急性传染病。已研制成的二联苗,在实验室和野外使用后效果良好,但免疫时每只家兔需注射2毫升,剂量偏大,应用和运输均感不便。经提高巴氏杆菌菌数和增加兔病毒性出血症组织浓度后,改为每只家兔皮下注射1毫升。改进的二联苗免疫家兔后的效力检验和免疫测定均与原来每只家兔皮下注射2毫升的效果一样。改进的二联苗已在全国21个省、市推广使用,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3.
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和巴氏杆菌病是家兔的两种重要传染病,流行面广,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极高,通常均需免疫,以保安全。如用单苗免疫则要进行两次注射,费时费力,为了克服单一疫苗的这一弊病,我们进行了二联苗的研制工作,以期在确保免疫效果的前提下达到简化免疫接种次数,既可一针防二病,又可降低成本,受益于用户。  相似文献   
4.
<正> 1992年4月南京市郊区某地送检病死兔1只,经诊断为伪结核病,现报告于下:1 发病情况养兔户李某饲养本地皮兔20余只,专供某研究所制备疫苗作安全检验用。该兔曾与另2只兔一起肌肉注射同批兔出血症浓缩疫苗2毫升,无异常,10天后突然死亡,随即送检。其余户养兔均正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和巴氏杆菌病二联苗的免疫产生期,以及疫苗保存在不同条件下,经不同时间后的免疫效果。 一、免疫产生期的测定 前已测定,兔瘟灭活苗和巴氏杆菌灭活苗的单苗免疫产生期分别为5~7天和10~15天。本试验用二联苗测免疫产生期,方法是用3批二联苗,每批免疫兔24只,每兔皮下注射联苗2毫升,于免疫后7、10、15天,分别攻击强毒,测定其免疫力产生期。  相似文献   
6.
兔魏氏梭菌是兔下痢的病因之一,对当前发展毛用兔业危害极大.我们用牛、猪等动物制备抗魏氏梭菌高免血清(A型),再配用一些抗菌素和收敛药,预防和治疗魏氏梭菌兔下痢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介绍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弓形体免疫血清球蛋白检查弓形体病抗原的新方法。应用本方法活体或死后检查了人工感染的弓形体病猪,活体检查检出率为60-80%;死后检查检出率为100%。经与一般姬姆萨染色法比较,证实免疫酶技术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方法简便,设备简单,可在野外应用。本方法可作为猪弓形体病发病初期的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治疗兔巴氏杆菌病的有效药物,我们以通常使用的13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自不同地区、部位的17株兔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常规纸片法做了药物敏感性测定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7年秋在我省淮阴、扬州地区某些县流行猪链球菌病,巳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金坛县某食品站于10月下旬在外县购进成年猪54头,42小时内连续死亡2头,经我所检验,确诊为猪链球菌病。 一、病理剖检变化:心内膜、胃底粘膜、大、小肠粘膜上有大量出血斑;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呈黑红色;肝、脾、肾充血、出血、变性;膀胱有少量出血点;背部皮下有出血斑。  相似文献   
10.
鼻炎是家兔的常见病,在密集饲养的情况下尤为严重,虽死亡率不高,但蔓延迅速,感染率高,由于疾病引起的减产、防治费用等的损失也相当可观,在当前是危害养兔业较大的疾病之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有效的防治办法。 一、病原分离 用消毒棉签掏取鼻炎兔鼻腔分泌物作细菌分离培养,常见有多杀性巴氏杆菌P.m(检出率68.48%,126/184);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检出率35.87%,66/184);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t(检出率5.56%,3/54)。用这些细菌接种健康兔,除单一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能使90%以上兔发病外,其他两菌单独复制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