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1980~1987年在江苏省沭阳县叶庄村进行小麦高产栽培试验,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为了探索淮北地区高产小麦高光效群体结构及光能利用率,我们对不同产量类型麦田的叶面积动态、叶面积密度铅直分布、叶倾角、株间光照分布、净同化率、干物质积累、光能利用率与产量形成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1980~1984年,在沭阳县叶庄村进行小麦百亩连片高产栽培试验,共种植半冬性多穗型小麦淮麦11号439.5亩,平均亩产503.65公斤。为了探讨高产小麦合理密植的生理特点和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1983~1984年进行了密度肥料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千斤小麦籽粒形成和灌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1983年对春性宁麦3号和半冬性淮麦11号在亩产千斤和五百斤(对照)水平下,进行了籽粒发育和灌浆进程的研究。结果表明:(1)籽粒鲜重、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增长与开花后的天数呈二次曲线关系,其最大值分别在花后29天、26天、25天和28天;籽粒干重的增长与开花后的天数为三次曲线关系,宁麦3号和淮麦11号千斤产量,籽粒干重的最大值分别在花后37天和36天;籽粒含水百分率的变化则与开花后的天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751)。千斤田小麦比对照的具有灌浆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千粒重高等特点。(2)小麦开花至成熟,节间、叶鞘、叶片等器官干物质的输出量,千斤田小麦的约占穗重36%,而对照的约占43%;抽穗后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多少与产量高低,在一定范围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203)。  相似文献   
4.
在试验处理范围的大田施氮量与烤烟产量显著正相关,密度与产量正相关;高氮水平下以较少留叶数具产量优势,低氮水平下适当多留叶具产量优势,现蕾或现蕾前打顶处理产量高于开花打顶。单叶重与烤烟产量显著正相关,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施氮、打顶留叶、密度等处理通过影响不同叶层的单叶面积和比叶重而提高或降低单叶重。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在江苏南京地区苏啤一号大麦以亩施纯氮13.5kg较为经济。在施肥方法上广应该注重施足基肥,基肥和分蘖肥约占总氮肥施用量的85—90%。最大叶面积指数以6—7为宜,千粒重40g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10.5%左右,把足穗大粒、高产优质协调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淮北沭阳地区小麦群体光能利用状况。在小麦全生育期内,该地区太阳总辐射量为70.4千卡/厘米~2,约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0%。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光能利用率依次为高产田>过旺田>一般大田。高产小麦经济产量的光能利用率为0.46%,生物产量的光能利用率为1.13%。小麦一生中光能利用率高峰期出现在孕穗至灌浆阶段。此阶段LAI为7时,生物产量日增重最大。文中还对提高小麦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