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特征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79—2007年统计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大复种指数与热量、水资源之间的定量化关系模型计算分析了该地区的复种指数理论潜力和可挖掘潜力。结果表明:2007年与1979年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减少,耕地复种指数下降。以研究区2007年的耕地复种指数为参照,该区耕地复种指数理论可挖掘潜力为108.37%,其中最大的是浙江为160.5%,其次是湖北、江西、上海,分别为130.7%,113.0%,110.6%,其余各地也较大。复种指数的下降,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如何挖掘本区耕地复种指数潜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土地制度创新等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区分低碳经济与低碳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整合的FAHP-TOPSIS法对我国30个省区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指标体系是实用且有效的,可以成功的用来评价一个区域的低碳发展水平。②整合的FAHP-TOPSIS法引入了模糊数集,能有效处理专家评估过程中的模糊性,评估结果也符合实际。③2003年到2008年,上海低碳发展水平有所下降,下降率为1.91%;其余各省区均在增长,浙江增长最大,北京增长最小,两者增长率分别为29.73%和0.38%。④北京一直拥有相对最高的低碳发展水平,而辽宁和江西一直分别处于第6和10位。宁夏、青海、甘肃、贵州及河南则一直依次处于低碳发展水平的倒数前5位,且位次不变。最后,分析了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及不确定性并提出了一些提高省域低碳发展水平的可行途径及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于IPAT模型的江西旅游业碳排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清旅游业碳排放的特征及其人文影响因素,对旅游业低碳发展目标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为例,利用IPAT等式分析其旅游业碳排放特征,并用扩展IPAT模型分析其主要人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9-2011年江西省域旅游业碳排放增长十分明显,年均增长率达17.56%.旅游交通是第一贡献者,其次为旅游住宿,旅游活动的碳排放最小.(2)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使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因而急需转变,而新型城镇化战略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不明显,因而值得提倡.(3)人口、GDP等因素增长会促使旅游碳排放继续增长,其中第二、三产业对该碳排放增长的促进作用较第一产业大,而区域技术进步可能会对其旅游碳排放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因而未来应努力提高区域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