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对龙游秋季降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龙游秋季降水偏少年份增多,9月、10月有超过1/3的年份降水量不到常年的1/2;连续15d以上无雨日随年代增加而增多,90年代开始进入高发期;平均3~4年就发生1次30d以上降水量只有或不到历年同期1成的秋旱,平均每9年发生1次60d以上的严重秋旱。针对龙游秋旱造成对农业的影响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3.
单季稻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展单季稻产量预报提供理论参考,提高气象为粮食生产服务的能力,利用浙江省湖州市的田间试验结果和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单季晚粳稻‘丙9904’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结合叶面积仪观测结果,得到单季晚粳稻‘丙9904’叶面积长宽校正法的校正系数为0.70,比《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给定的校正系数小0.13;(2)LAI变化特征符合水稻生长发育进程,即孕穗前呈现“S”型曲线增长,随后逐步下降;(3)温高光足有利于LAI快速变化,光照不足会导致LAI变化缓慢;(4)大暴雨导致LAI增长缓慢,连阴雨造成LAI变化缓慢,连晴天气致使LAI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直播稻甬优15生长发育、产量和温光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智军  叶飞  吴兴  祝师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8):1366-1369
为了探讨甬优15光合特性和确定浙西地区最佳播种日期,通过田间播期试验,用相关分析方法,对甬优15分期播种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甬优15各生育阶段的光响应曲线存在一定的差异,分蘖期、拔节初期和幼穗分化初期水稻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幼穗分化后期至乳熟期,但随着水稻叶片生理年龄的增大,绿叶光合能力减弱,光合能力总体稳定;甬优15产量与播期呈抛物线关系,最佳播种日期在5月29日;播期同时也会影响水稻的积温和光照时数,通过分析各期关键阶段的积温和日照时数的利用率,可知播期对甬优15的积温影响大于日照时数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198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3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双季早、晚稻发育期及同期逐日气象数据,结合水稻特性将发育期划分为出苗-移栽、移栽-返青、返青-孕穗、孕穗-成熟4个主要发育阶段,比较双季早、晚稻不同发育阶段日数对温度变化的相对敏感性,以探究不同作物、不同发育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各发育阶段日数随温度升高基本呈减少趋势,但相对敏感性差异较大。早稻返青-孕穗期日数对温度变化最敏感,相对敏感性平均为−0.094个点·℃−1(P<0.05),晚稻孕穗-成熟期日数对温度变化最不敏感,相对敏感性平均为−0.045个点·℃−1(P<0.05)。相同发育阶段内,返青前晚稻对温度变化更敏感,返青后早稻更敏感。除移栽-返青期外,两种作物其它营养生长阶段敏感性均强于生殖生长。相对敏感性与阶段日数变异系数呈负相关关系,日数波动越大,阶段日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少越明显,尤以早稻返青-孕穗期相关系数达−0.761(P<0.001)。  相似文献   
6.
浙江地区甬优15直播稻的最佳播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甬优15”水稻为材料,于2017年在浙江龙游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5个播期的分期播种试验(A1:5月5日,A2:5月15日,A3:5月25日,A4:6月4日,A5:6月14日),分析播期对直播稻叶面积指数(LAI)、光合生产、群体干物质积累和转移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播期(A2,5月15日)下,直播稻LAI、群体光合势、群体生长率高,群体干物质积累多,地上部干物质的输出量和转化率大,A2地上部营养器官干物质输出量和转换率分别比A1、A3、A4、A5高7.87%、15.29%、49.43%、56.43%和5.59%、13.18%、28.60%和39.83%。与当地常年单季晚稻适宜播种日期(5月25日)相比,适当早播(5月15日)可增加直播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及穗粒数,提高水稻产量,其中A2产量最高(为8879.70kg·hm-2),分别比A1、A3、A4和A5高392.10、610.20、1445.85和2085.15kg·hm-2。由此可见,甬优15在浙江龙游最佳直播期为5月中旬,偏早或偏迟(5月上旬或5月下旬)播种均将导致减产,而过迟播种(6月及以后)将导致产量严重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