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脱毒甘薯的生长特性和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推广甘薯脱毒技术,选用没类型甘薯品种脱毒薯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脱毒甘薯具有栽后发根返苗快,植株健壮,封垄旱,基部分枝多,茎蔓生长速度快,叶面积指数提高,茎叶产量显著增加,结薯早,膨大快,块整齐而集中中等生长特性;并具有叶绿素分量提高,T/R值减小,经济系数高等生理特点。大面积示范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鲜薯产量达2770kg/667m^2,比CK增505kg,增产22.3%,干率提高5  相似文献   
2.
徐麦99高产栽培策略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种表现,提出徐麦99的高产栽培策略,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徐麦99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淮北稻麦两熟地区稻-菜-菜多元高效种植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总结了近几年在江苏省淮北农区出现的7种稻菜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的主要特点与关键技术,对同类型地区的种植制度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淮北稻麦两熟地区"稻-菜-菜(瓜)"多元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发展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本文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认真总结了近几年在江苏淮北涌现的7种稻菜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的主要特点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粳稻-小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挖掘稻麦周年高产潜力,通过不同生态区稻麦两熟多项生产技术试验,研究提出江苏各地粳稻一小麦周年高产的最适播(栽)收期与茬口衔接、最适播栽方式、最适群体起点(密度)以及适宜的肥料运筹、水分管理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水稻塑盘中苗抛栽的生育特性,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水稻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百农AK58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农AK58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植株矮,基部节问短粗,壁厚,抗倒能力极强,适宜的产量结构是:每公顷有效穗数645万穗,每穗粒数33粒左右,千粒重40g以上。高产栽培技术: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宜播期为10月10-20日。适宜的播量,10月10日前后为112.5~120.Okg/hm^2。生育期间看苗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8.
徐州99号亩产600kg的栽培策略是:亩成穗数40~45万,每穗粒数32~35粒,千粒重42~45g。其配套栽培技术是:选择耕层深厚,基础肥力较好,土壤有机质1.2%以上,全氮0.09%以上,水解氮70ppm,速磷25ppm,速钾90ppm的田块,施足基肥。亩施有机肥500kg,纯氮9kg,P2O5,11.5kg(按P20;折算为25kg磷酸二铵),K207.5kg,硫酸锌1kg。氮肥总量每亩19.8kg纯氮,亩底施基肥11.6kg纯氮(尿素25kg);平衡肥冬前亩追施2.3kg纯氮(尿素5kg);穗肥亩施6kg纯氮,分两次施用,一次是在倒3叶期亩施3kg纯氮,另一次是在倒2叶未至剑叶露尖期亩施3kg纯氮。  相似文献   
9.
淮北地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0~2008年在小麦生产中积累的大量试验、示范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可知:一定数量的穗数是高产的最重要基础,穗数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最大,粒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而提高单位面积总粒数和千粒重是实现小麦增产的关键,因而要把提高群体成穗率和千粒重作为争取小麦高产的核心来抓。  相似文献   
10.
李世兴  毛振荣 《玉米科学》2005,13(Z1):113-114
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玉米苗期经常出现的僵苗死苗等异常症状的田间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地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出了两种典型异常株的田间症状、危害程度及流行规律;找出了病菌侵染、播后气候异常、除草剂使用不当和病毒病侵染四种可能导致发病的原因.并从农业措施、化学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预防防治措施,对大面积玉米生产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