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干湿交替和长期淹水对黑龙江省广泛分布的四种类型水稻土钾淋洗损失和不同形态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土钾淋洗量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加或淹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除草甸土在干湿交替处理下钾淋洗量高于淹水处理外,其他三种土壤在连续淹水条件下的钾淋洗量均高于干湿交替处理,且白浆土黑土暗棕壤。与连续淹水相比,干湿交替有利于外源钾在表土层积累,同时促进黑土、白浆土和草甸土中缓效钾释放,但减弱暗棕壤中缓效钾的释放。因此,为提高土壤中有效钾供给量,减少钾的淋洗损失,白浆土型水稻土和黑土型水稻土宜采取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方式,草甸土型水稻土和暗棕壤型水稻土可适当延长淹水时间。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肥配施对马铃薯块茎形成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尿素、硫酸铵和硝酸钙为氮源,分别在基肥和追肥中选择不同氮肥施用,确定不同氮肥配施对马铃薯块茎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尿素相比,配施硫酸铵或硝酸钙可不同程度促进块茎形成和发育。其中,硫酸铵作基肥施用块茎总产量分别增加16.7%(2016年)和33.5%(2017年)(P0.05),商品薯产量增加20.1%(2016年)和40.7%(2017年)(P0.05);而硝酸钙作追肥施用块茎总产量增加10.4%(2016年)和26.2%(2017年)(P0.05),商品薯产量增加15.0%(2016年)和32.8%(2017年)(P0.05)。  相似文献   
3.
养分调控与栽培模式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垦农23为试验材料,探讨养分调控与栽培模式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养分调控处理,设置优化施肥(D)和对照施肥(N)2个水平;副区为栽培模式处理,在130 cm的大垄上分别设置垄上4行、垄上5行和垄上6行3种模式。结果表明:大豆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过程均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出现在结荚期至鼓粒盛期之间。鼓粒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优化施肥(D)处理通过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高于对照施肥(N)处理,其中D-4比N-4提高4.3%,D-5比N-5提高17.1%,D-6比N-6提高29.5%。本试验条件下,优化施肥技术与130 cm垄上6行栽培模式,在34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是当地大豆高产优质合理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籽用南瓜"银辉3号"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籽用南瓜全生育期内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转运的影响,以促进籽用南瓜优质高产。结果表明:在南瓜全生育期内,全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呈‘S’曲线变化,但不同的氮磷钾配比能显著影响籽用南瓜干物质积累的峰值。适宜的氮磷钾配比有利于提高果实干物质积累速率,增加库(果实)容量,为籽粒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又可带动干物质在"源库"间的转运,促进瓜籽的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籽用南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田静儇  孙磊  于洪涛  毕诗婷  张泽钰  邰枫 《土壤》2017,49(3):635-640
2014年和2015年分别以尤金和克新13号脱毒原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6万穴/hm~2、9万穴/hm~2、12万穴/hm~2播种穴数和1、3个主茎/穴(2014年)以及6万穴/hm~2、8万穴/hm~2、10万穴/hm~2播种穴数和1、2个主茎/穴(2015年)等处理,研究密度调控方式对马铃薯块茎大小分布及产量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播种穴数或单穴主茎数都将增加30~150 g的块茎产量,降低150 g以上的块茎产量。早熟品种尤金的种薯生产采用12万穴/hm~2、3主茎/穴的播种方式,并于苗后60 d左右收获,可获得较高150 g以下块茎产量;商品薯生产采用6万穴/hm~2、3主茎/穴的播种方式可获得较高商品薯产量。中晚熟品种克新13号的种薯生产采用8万穴/hm~2、2主茎/穴的播种方式,苗后80 d左右收获,可获得较高150 g以下块茎产量;商品薯生产采用6万穴/hm~2、2主茎/穴的播种方式可获得较高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生产的氮肥管理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多年来中国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氮肥管理始终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许多优质马铃薯品种的产量优势和品质优势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合理施用氮肥,协调马铃薯茎叶生长与块茎生长,促进块茎的形成和膨大,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是马铃薯氮肥管策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马铃薯生长与块茎产量的影响及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措施,综述国内外马铃薯氮肥管理的研究结果,以期为中国马铃薯养分管理提供研究思路,同时也为马铃薯生产的氮肥施用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钾肥及配施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种类及其配施方式对马铃薯钾积累和产量性状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硫酸钾相比,硫酸钾与氯化钾配合施用能够提高马铃薯的淀粉含量,促进茎叶中的钾向块茎中转移,增加块茎中钾的积累量和分配比例。与不施钾肥处理相比,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都能够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基肥和追肥中含有两种钾肥的处理所得块茎的产量和品质都优于单独施用一种钾肥处理,因此马铃薯生产中可以适量施用氯化钾。基肥中氯化钾施用比例不宜超过50%,追肥中氯化钾的施用比例可以大于50%,氯化钾的总施用比例应控制在50%以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