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我国持续大量从国外进口大豆,形成国内"种豆难、卖豆难、效益低"的局面。2014年中央政府推行大豆目标价补贴政策,积极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对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两地农户"粮改豆"意愿的两次随机抽样调查显示:2014年农户改种大豆意愿普遍偏低,仅为18.3%,而不愿意改种的比例达到45.1%;对比来看,2016年情况有所改变,两者比例分别为25.1%和34.3%,表明农户改种积极性有所提高。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提离出影响农户"粮改豆"意愿的最重要的五个因素分别是:大豆单产、大豆价格、销售渠道、大豆品种和大豆补贴政策。本文的基本政策逻辑是:提高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研发力度,优化大豆生产经营环境,降成本、提效益,用市场手段引导、激励和规范种植行为,合理制定大豆补贴水平和发放机制,提高政策透明度,降低政策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2.
雇佣生产是解决当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与农业规模化经营对劳动力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农业生产领域技术、信息和管理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方式。基于黑龙江和内蒙古大豆主产区688份农户的调查问卷,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豆种植户雇佣生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豆播种面积、农业补贴政策执行情况、风险规避程度、受教育水平、是否购置大型农机具等指标对农户雇佣生产意愿有正向影响;劳动力用工成本、土地细碎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耕地类型、年龄等指标对农户雇佣生产意愿呈明显的负向效应。基于此,建议各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流转,培养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平台建设,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职业教育,优化农业用工结构,降低农业雇佣成本;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及政策执行机制,稳定农户生产预期,提高农户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土地规模化流转背景下,农业雇工在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和满足规模化经营需要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黑龙江省412份农户样本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业雇工受雇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愿意成为农业雇工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占58.35%;年龄在50岁以上的农民受雇意愿最高,达55.62%。年龄、土地转出、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以及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否具有非农技能、家庭耕地面积、土地转入和期望劳动工资等因素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期望劳动合同形式和期望劳动地点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没有明显影响。基于此,建议建立农村闲散劳动力用工平台,加强农业雇工劳动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结构;完善农业雇工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农业雇工劳动保障意识,保障农业雇工权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