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综合类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7种载体中玉米粉玉米芯粉载体最适宜于 GVP 的生长和产孢。在灭菌土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中,用这种载体制成的菌粉单独或与低量 PCNB(每千克±10mg)联合防治出苗前和出苗后的杉苗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都是有效的,但后者优于前者。GVP 菌粉加到灭菌土壤中2周,它的群体数量增到10~8数量级,以后逐渐下降在10~5~10~6数量级之间波动;而 R.solani 的群体数量却急剧下降并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对洪雅林场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提出了因调查数据不实带来的误差,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杉木根腐病主要分布在四川邛崃山区20多个县(市)的宜杉林地,发病面积约11万多亩,经济损失很大。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杉木根腐病的病原菌为最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 Trow)。它对链霉菌  相似文献   
4.
杉木根腐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根腐病是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幼林新出现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分布在四川的洪雅、峨眉、夹江、乐山、邛崃、崇庆、灌县、彭县等地的宜杉林地,以洪雅县林场发病比较严重,病株率达40%。作者于1978—1980年在洪雅林场研究了这一病害的症状、病原和发病规律等,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5.
洪雅县林场信息化建设的研建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仅从本场实际出发,介绍了林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而且经实施,证明了具有明显的效益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杉木地理种源试验手工、计算器及计算机处理过程以及效益对比分析,后者效益显著,对完善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标准地、标准木等一般处理过程及软件功能,以洪雅林场数据进行模拟,并作了手工、计算器、计算机处理的效率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根据病区分布及在病区中取样,进行了土壤环境因素与根系活力的测定分析:表明了在土壤含水率高的酸性条件下,活性铁含量的增加导致根系中毒,使之衰弱;还影响对锰的吸收利用而改变杉木生理状况。这都是直接与黄化有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生长迅速,材质优良,产量高,历来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从杉木的分布、分类学特征、生态特性和杉木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的调查,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其评价和造林技术的研究等,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1984年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杉木林凋查结果,在多因子探讨林地分类的基础上,应用多元二次完全式回归研  相似文献   
10.
1992~1994年在四川洪雅林场种子园试用BHL促花素诱导日本柳杉开花结实。结果表明,促花效果与注药时间、剂量、方位及母树大小均有直接关系。对4~6年生嫁接植株在6月中旬每株注射30mg可使雄花量增加2倍以上,种子品质明显提高;在7月底至8月中旬注射50mg,球果产量可提高40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