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储层能否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参数,其与岩石孔隙结构关系密切。以沁水盆地和顺区块高煤级煤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压汞测试分析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并探索基于压汞法的煤储层渗透率估算方法。薄片观察结果显示,研究区高煤级煤储层发育孔缝双重储集空间,孔隙形态多为圆形及椭圆形;割理多被脉状方解石充填,形成期早;此外,煤岩中还存在大量未充填的张性、剪性及滑脱微裂缝,形成期晚。该煤储层具有中孔-低渗特征,孔喉配置关系为微孔-微喉型。通过对比不同入汞量所对应的煤岩喉道半径与毛细管压力间的关系,发现在入汞量约为25%时,毛细管压力曲线存在较为明显的拐点。建立了该拐点所对应煤岩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回归模型,从而实现了对煤岩渗透率的有效预测。该研究对深入探索煤储层渗流机理、储层评价及"甜点"区预测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乌东油田是大庆油田海拉尔盆重点探区,研究其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对于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乌东油田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油源断层与油气封闭断层配置的侧向运移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源断层下降盘封堵侧向运移后期油气调整成藏模式;油气藏的形成受油源、断层、构造等配置关系的控制,油气主要来自乌南次凹,生油时间为白垩系下统伊敏组至白垩系上统青元岗组沉积期,切割新老地层长期活动的油源断层为大量油气运移提供通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