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浅谈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模式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松涛 《河南农业》2007,(22):34-35
文章从探究性实验的含义、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出发,认为探究性教学实验分为结构性探究、指导型探究和自由探究,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模式,并举例对探究性实验实践活动的基本程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济宁乳黄瓜为济宁市郊区农家品种,主产于李营镇的前郭、中邻和后郭三个自然村,栽培历史长达200余年。早在清朝乾隆年间,玉堂酱园初创时期,就以“三郭”等地为黄瓜生产基地,一直延续至今。玉堂酱国利用济宁乳黄瓜制作的酱菜,久负盛名,畅销国内外,颇受消费者欢迎。 济宁乳黄瓜过去常年种植面积250亩左右,至1988年,已发展到380亩。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形成了一套精耕细作的栽培技术,使乳黄瓜生产连年丰收,一般亩产嫩瓜(20~24/kg)可达2000kg左右。 现在,济宁乳黄瓜已走出三郭小天地,济宁市郊区的甘里铺镇、石桥乡和兖…  相似文献   
3.
嘉祥大蒜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祥大蒜栽培历史悠久,据东汉崔实著《东观汉记》记载:“李恂,为兖州刺使,所种圆小麦,胡蒜,悉服从事,无所留。”李恂乃系东汉章帝时人士,任当时的兖州刺使,治山阳郡昌邑,在今山东嘉祥、金乡一带.就此推断,嘉祥地区种植大蒜至少已有1900余年的栽培历史。 嘉祥大蒜,品质优良久负盛名,曾为历代地方封建官吏朝贡皇帝的上等佳品,目前仍为嘉祥县出口的传统名土特产品,常年种植面积3000多亩,较高年份多达5000—6000亩。亩产蒜薹600公斤,蒜头1230多公斤,高产田达2000公斤以上,年总产400万公斤,售商品蒜达250多万公斤,总收入150万元左右。 一、主要特…  相似文献   
4.
苏联二号大蒜,俗称改良蒜或杂交蒜,1957年引自苏联库班蔬菜研究所(笔者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引入),当前生产应用面积约达4万hm2,仅济宁市常年种植面积即达2万hm2左右,是近30余年我国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大蒜优良品种之一。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红皮类型,蒜头重量主要由外围8个大瓣构成。故也有‘苏联红皮蒜’, ‘苏联大红皮’,‘苏联大八瓣’之称。刚引入我国时,其特点是;蒜头大,蒜瓣大(但夹有小瓣),蒜薹产量低(薹细而短,有少数株不抽薹),休眠期短(贮藏至国庆节后就开始发芽)。经几十年的栽培,除保持上述特点外,还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①蒜头逐…  相似文献   
5.
梁松涛  苏红 《农业考古》2020,(1):116-122
宋代的药材种植已与日常食物生产相分离,出现了专业化种植模式,种植的药材种类逐渐增多,形成了若干地道药材的种植中心。宋人发现土质、播种时机、肥料的使用都会对药材的药性产生影响;宋代将间作法、肉引法运用于药材栽培,提高了药材的产量与品质;经过嫁接的药材会使药性下降,有的甚至不堪入药,这些技术体现了宋人在药材种植时"以药性为核心"的思想。宋代种植技术,对元、明、清乃至今天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中国药材栽培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2000年起,笔者遵循番茄染色体分离重组规律,利用自交与人工杂交技术,历经8年时间。终于将番茄的绿色成熟基因组合在一起(隐性基因纯合),培育成高硬度绿色番茄新品种“绿绣球”。  相似文献   
7.
甜叶菊特征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甜叶菊的特征特性,并从地块选择、培育壮苗、精细移栽、查苗补苗与适时摘心、中耕培土与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方面介绍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首次对黑水城出土的二则西夏文医方进行破译、考校,并将此二则医方拟名为“治妇人产后恶露不净方”“治妇人产后渴不止方”,这两则医方用药简单,只有一味药物,此方民间偏方色彩浓厚,应为西夏党项族治疗妇人产后疾病的民间医方。  相似文献   
9.
梁松涛 《农业考古》1991,(1):312-315
甘蓝(B.oleraceaL)何时在中国开始栽培?这问题似乎很好回答,其实不然。它和大白菜的栽培历史一样,也是不容易澄清的学术问题。为了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有必要提出此问题进行讨论。翻开我国的有关古籍,问题便逐渐明朗了。明朝太医院判刘文泰奉敕编撰的御制本《本草品汇精要》,完稿于弘治十八(1505)年,距今近500年,记有:“一种陈藏器馀甘蓝。甘蓝平补骨髓,利五脏六腑;益心力,壮筋骨。此者是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