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从业人员素质下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服务能力不断削弱,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迅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兴的活力。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如何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在农民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展示、技术有偿服务等6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14个基因型水稻幼苗的叶片原始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经NO3^-诱导后的NRA以及添加NH4^ 后的NRA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未经诱导的情况下,早稻叶片NRA高于水稻,水稻呈现杂交稻高于常规稻、籼稻高于粳稻的趋势。经NO3^-诱导后,所有供试基因型水稻叶片NRA均大幅度提高,提高幅度为早稻高于水稻、杂交稻高于常规稻、籼稻高于粳稻。NH4^ 的存在对绝大部分基因型水稻叶片NRA有抑制作用,其中以对粳稻的抑制作用最大,对杂交籼稻和早稻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镇稻11的特征特性以及各个阶段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并总结了其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合理群体起点、精确定量施肥、精确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内容,以期指导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掺入不同植物材料对其pH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低pH的酸性红壤、近中性的黄棕壤和高pH的盐土中加入茶叶、稻草、大豆3种植物茎叶碎末进行室内培养,研究不同植物材料在短期腐解过程中对不同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4d培养后,茶叶轻微降低红壤和盐土的pH,对黄棕壤的pH没有影响;稻草亦显示出类似的趋势;大豆叶可使酸性红壤和中性黄棕壤的pH有一定程度升高,但使盐土的pH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探索水稻11个新品种在泰兴市的生育期、植株性状、抗灾性能、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武运粳30号、武运粳31号表现抗倒性、抗病性比较突出,产量较高,但成熟期较迟,生育期较长,可作为机插秧的地区搭配种植品种,适当提前播种,不宜直播水稻.南粳52、盐粳13号综合表现熟期适中,产量相对较稳,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武运粳24号、扬育粳2号、扬农稻1号综合表现出色,熟期适中,可作为泰兴市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泰兴市秸秆还田现状,并分析了其原因,从组织领导、强化投入、技术攻关、多模式还田及典型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秸秆还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渗育性水稻土渗滤液中的磷组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在太湖地区长江岸边砂质渗育性(漏水型)水稻土上进行,研究在麦稻轮作条件下连续两年施用不同磷肥(每季P 0、30、70、150和300 kg hm-2),稻季各层次土壤溶液中(30、60和90 cm)磷的组分,以探讨磷素在剖面中垂直纵向移动的规律。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在施肥初期提高了30 cm处土壤溶液中溶解磷浓度,对60 cm处溶解磷浓度影响不大,对90 cm处溶解磷浓度没有影响。各处理60 cm和90 cm处土壤溶液中溶解磷的浓度几乎全部超过水体富营养化磷的阈值,故在研究该地区水体富营养化时,要注意渗漏磷排放可能的贡献。特别应指出的是,除6月13日对照处理外,各处理90 cm处土壤溶液中的磷均以溶解有机磷为主,占总溶解磷的56%~100%,表明有机磷(外源加入或内源残留的)比无机磷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将更大。  相似文献   
8.
对泰兴市水稻秸秆犁翻还田与旋耕还田两种方式及其相应小麦生产进行调查,得出水稻秸秆犁翻还田较旋耕还田小麦生产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建议在壤土、高沙土等稻麦两熟地区小麦生产推广应用水稻秸秆犁翻还田。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营广宝"微生物菌肥在泰兴地区水稻上的节肥增产作用,结果表明:施用"营广宝"微生物菌肥处理前期次生根较多,根系发达,在大田中提前活棵分蘖,处理中期表现叶色较其它大田水稻深绿,后期大田表现叶色深绿,对照田块叶色明显退淡。结实率及千粒重增加,分蘖成穗高,表现出增穗、增粒、提高千粒重,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小麦生产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弱筋小麦宁麦13号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通过研究不同播期与密度对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通南高沙土地区,最佳播期10月30日左右,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大,16万~24万/亩皆可,但在迟播情况下,应适当增加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