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在海南的育性转换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南部三亚、北部海口和中部五指山3个生态点,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进行周年分期播种试验,研究P88S在海南自然光温条件下的育性转换特性。结果表明:P88S在海南5月上旬至10月中旬抽穗具有稳定的不育期,在此时期制种育性安全可靠;在中部五指山地区的2月中旬至4月中旬和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抽穗具有稳定的可育期,并且自交结实率高,繁殖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优质常规稻黄华占在海南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南省水稻主栽品种出现抗性减弱,丰产尧稳产性减退的状况,于2010年引进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常规稻品种黄华占,在当年晚造及2011、2012年连续在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进行早、晚造试种遥结果表明:黄华占在海南种植表现株型集散度适中,后期熟色好,不易落粒,抗病虫性、抗倒性较强,生育期适中,具有高产稳产特性,可在海南进行大面积推广。黄华占是多穗型品种,宜采用小蔸稀植方式移栽;其早造对稻瘟病防治,以及晚造对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可或缺;其耐肥性较强,可适当提高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超级稻及超高产组合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为材料,通过2 a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超级稻—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级稻—再生稻在高产栽培模式下比在常规栽培模式下增产,产量最高为天优3301,在2012年及2013年分别为10.16和10.84 t/hm2;高产栽培模式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超级稻—再生稻提高了有效穗数、千粒重、干物质累积量和叶面积指数;从3个组合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来分析,天优3301表现最好,其次是两优1128,最后为Ⅱ优3301。  相似文献   
4.
灯笼果又名菇娘果、锦灯笼等,为茄科(Solanaceae)酸浆属(physalis)植物。鲜食型灯笼果主要生产区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2016年引进海南试种。2016年至2017年开展灯笼果育苗研究,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灯笼果在我国热区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水稻机插秧育秧所用营养土,以红砖土或黄;沙土混合为主,并添加各种壮秧剂配制而成;不仅 育秧成本高;而且面临营养土供应及营养土运费问题.以泥浆渊水稻土冤为营养土,参考国内外泥浆育秧技术袁以省 工\省力.节本为基础结合海南特色气候条件,通过多次试验,建立一套水稻机插育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发展趋势及在海南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适于机插秧要求的秧苗是机械插秧成功的关键。综述国外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发展趋势及海南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的发展现状、优势,并指出海南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母本机械化插秧对杂交稻制种产量的影响,以博优225的父母本为材料,采用母本机械化插秧和人工手插两种移栽方式,开展两年三地的制种试验,调查和比较了机械化插秧和人工手插方式下母本群体的苗情动态以及产量构成差异,分析了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因素。结果表明:机械化插秧方式下母本群体的基本苗数、最高苗数、冠层厚度、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高于人工手插群体;在所调查的苗情指标和产量构成因素中,与制种产量相关程度最大的分别是最高苗数和每穗实粒数;母本机械化插秧有利于增加群体最高苗数和每穗实粒数,从而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8.
制订了海南省无公害甘薯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海南甘薯的品种、栽培季节选择、育苗、大田栽培、田间管理、采收、运输和储藏等技术规范,侧重规范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以指导海南甘薯的无公害生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变香稻两用核不育系琼香-1S不抗白叶枯病的缺点,通过搭载返回式卫星将琼香-1S种子送入太空,在多种特殊综合因素作用下诱发突变。调查SP0、SP1、SP2、SP3和SP4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利用不同SSR引物进行分子水平检测,检测到11份太空诱变后代(SP4代)与留地原种琼香-1S的DNA扩增条带存在差别,说明香稻两用核不育系琼香-1S发生了变异。并对琼香-1S及其变异后代(SP4代)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筛选出免疫、高抗、抗白叶枯病的不育材料,对于更好地选育优质抗病水稻新组合具有较大实际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88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育成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005年9月通过海南省技术鉴定。该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为23~24℃,在海南5月至10月下旬为稳定不育期,在此时期制种安全可靠;该不育系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稻米品质和开花习性较好,容易繁殖、制种。利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两优0293、两优389、P88S/747等均具有超高产潜力,其中两优0293和两优389分别于2006年通过国家和海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