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8.6℃,年降雨量1 800~2 000 mm,境内海拔高低悬殊较大,且有温度垂直变化大、小气候突出的特点,是福建省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原来种植的毛蟹等色种茶制出的乌龙茶茶叶香气不足、品质相对较差,价格不高,生产效益低,已不能适应当今乌龙茶市场需求.为提高毛蟹品种茶叶市场竞争力,提供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茶叶综合效益,笔者与德化美湖九龙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毛蟹品种改制红茶的试验,初制的九龙红茶,红汤红叶,毫显香高,滋味醇厚鲜爽,市场畅销,经济效益成倍提高.现将九龙红茶初制加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4种农药在乌龙荼品种茶树新梢上的残留水平及安全性。以铁观音和武夷肉桂两个典型乌龙荼品种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4种化学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在茶树新梢上残留的自然降解动态。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在铁观音新梢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d、5d、4d和4d,在武夷肉桂新梢中分别为7d、4d、3d和5d。建议在乌龙茶的出口基地上,喷施联苯菊酯和氯氰菊酯后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3d和24d。  相似文献   
3.
为控制不同品种成品茶的农药残留,研究目前部分乌龙茶中超标的4种化学农药在新梢加工过程中的降解。以凤圆春、大叶乌龙、白芽奇兰、毛蟹和黄旦5个乌龙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将4种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喷施于茶树,7d后采摘鲜叶,一部分直接烘干固样,另一部分加工成干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分别分析检测农药残留量。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在10.72%~53.47%,甲氰菊酯的降解率在9.09%~99.45%,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1.59%~92.23%,优乐得的降解率在16.67%~100%。施用联苯菊酯,较易生产出符合出口标准的乌龙茶;不同乌龙茶品种不同农药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有机肥的施用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铁观音和毛蟹品种为材料,研究有机肥(兔粪,4个不同处理)与特用菌配合施用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10kg与特用菌20g配合施用的处理效果最佳,能提高茶叶产量,对茶树新梢的经济性状和鲜叶的品质生化成分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除部分源自被污染的环境外,其主要来源是直接施用化学农药.本文参阅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报道,从农残影响茶叶出口创汇、茶叶农残自然降解动态、茶叶农残降解技术和茶叶农残分析检测技术几方面对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4种农药在适制乌龙茶品种茶树上的自然降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4种农药在乌龙荼品种茶树新梢上的残留水平及安全性。以铁观音和武夷肉桂两个典型乌龙荼品种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4种化学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在茶树新梢上残留的自然降解动态。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在铁观音新梢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d、5d、4d和4d,在武夷肉桂新梢中分别为7d、4d、3d和5d。建议在乌龙茶的出口基地上,喷施联苯菊酯和氯氰菊酯后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3d和24d。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为探索茶树对农药残留的抗性机制,[方法]在已筛选出低农药残留量的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该文研究了茶树叶片表面特征、解剖结构与不同品种抗农药残留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茶树品种对农药残留的抗性与叶尖形状、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的比值、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的比值有较密切关系.[结论]低农残的茶树资源具有如下特征:叶尖急尖、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之比低、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低、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之比较高;反之为高农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8.
我国茶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是创造新品种的宝贵材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树种质资源的研究系统化,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与显著进展.本文对我国茶树抗性资源筛选研究进展2000年以来茶树在抗寒、抗旱、抗病虫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已筛选出低农药残留量的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本试验研究了茶树叶片表面特征、解剖结构与不同品种抗农药残留的关系,初步明确了茶树对农药残留的抗性机制:茶树品种对农药残留的抗性与叶尖形状、角质层同栅栏组织的比值、角质层同海绵组织的比值、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的比值有较密切关系。低农残的茶树资源具有如下特征:叶尖急尖、角质层同栅栏组织厚度之比低、角质层同海绵组织厚度之比低、上表皮同角质层厚度之比较高;反之为高农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控制不同品种成品茶的农药残留,研究目前部分乌龙茶中超标的4种化学农药在新梢加工过程中的降解。以凤圆春、大叶乌龙、白芽奇兰、毛蟹和黄旦5个乌龙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将4种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喷施于茶树,7d后采摘鲜叶,一部分直接烘干固样,另一部分加工成干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分别分析检测农药残留量。联苯菊酯的降解率在10.72%~53.47%,甲氰菊酯的降解率在9.09%~99.45%,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21.59%~92.23%,优乐得的降解率在16.67%~100%。施用联苯菊酯,较易生产出符合出口标准的乌龙茶;不同乌龙茶品种不同农药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