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弄清安徽省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昆虫病原真菌物种多样性,分别于2007年7月、2008年8月和2017年6月对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罹病昆虫标本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标本312份,分离得到昆虫病原真菌248个菌株,经鉴定隶属于6科10属23种。其中棒束孢属Isaria为优势属,共分离出6种170株,菌株相对多度为68.55%,优势种群为细脚棒束孢Isaria tenuipe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斜链棒束孢I. cateniobliquus。由此表明,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年份夏季昆虫病原真菌物种丰富,多样性指数较高,7月份和8月份采集的昆虫病原真菌菌株多于6月份,但6月份采集的昆虫病原真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较高。  相似文献   
2.
蝉棒束孢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也是传统的中药材料,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利用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自不同地理位置的42株蝉棒束孢遗传异质性进行分析,9个引物共得到141个特异性条带,其中多态位点比率为94.7%.从种群水平上来看,宣城敬亭山种群(Pop A)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达到81.6%,安徽石台县种群(PopF)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只有27.0%.其中种群内遗传多样性(Hs)为0.2168,Nei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76 3,不同地方的种群间的平均基因流(Nm)较大,为1.309 8.研究表明,蝉棒束孢遗传谱系是随机分布的,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地理来源的种群间较高水平的基因交流是种群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根际绿僵菌Metarhizium spp.的组成及其生态位分布,本研究在安徽省广德市笄罩山按不同海拔、不同坡向分别设置了6处样地,于2018年秋、冬和2019年春、夏4个季节采集毛竹根系,分离根际绿僵菌。采用传统形态分类与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分离菌株。结果显示:采集的样品中共分离出4种绿僵菌属真菌,分别是罗伯茨绿僵菌M. robertsii、平沙绿僵菌M. pingshaense、贵州绿僵菌M. guizhouense和一种待鉴定绿僵菌Metarhizium sp.,其中优势种为罗伯茨绿僵菌,广泛分布于海拔100 m处,而一种待鉴定绿僵菌则常见于海拔400 m处。罗伯茨绿僵菌数量在夏季达到峰值,其他3种绿僵菌的数量随月份的增加而递减。各绿僵菌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4种绿僵菌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空间生态位重叠,呈现明显的月变化;一种待鉴定绿僵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大,贵州绿僵菌最小;一种待鉴定绿僵菌和贵州绿僵菌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高,贵州绿僵菌和罗伯茨绿僵菌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低。  相似文献   
4.
从安徽省宣城市麻姑山林场采集到自然罹病的德国小蠊僵虫,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绿僵菌RCEF6416,采用显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方法将该菌株鉴定为贵州绿僵菌。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培养基、盐浓度、pH以及高温胁迫等条件下,该菌株的培养特征及产孢能力,以期为世界性卫生害虫德国小蠊的生物防治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菌株在P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快,菌落直径平均日增量为4.94 mm/d,但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为5.1×107孢子/cm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盐浓度增加菌落直径日增量增加,但是产孢量逐渐下降,且菌落逐渐产生白色菌丝圈;当pH为8时,菌株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大;高温对菌株孢子萌发率影响很大,当水浴温度为45℃处理4 h后,其孢子萌发率仅为2.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