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比较了透明胶带粘取法、火棉胶印迹法和直接撕取法等三种马铃薯叶片气孔的观察方法。研究表明,透明胶带粘取法观察马铃薯叶片气孔,较火棉胶印迹法和直接撕取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和真实性强的优点,适宜于气孔密度和纵横径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2006年宜良县土壤养分调查结果表明: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2.41g kg-1、1.77 g kg-1、128.4 mg kg-1、35.5 mg kg-1、161.7 mg kg-1,与1980年相比较,水稻土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61 g kg-1、13.0 mg kg-1、87.0 mg kg-1,旱地土分别增加了3.75 g kg-1、21.3 mg kg-1、162.8 mg kg-1。然而,汤池镇、耿家营乡和竹山乡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耿家营乡和狗街镇的旱地土有机质含量,南羊镇旱地土速效磷含量与1980年相比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彭阳县供水工程现状和缺水原因的分析,针对不同性质缺水区的地质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缺水原因对方案进行优化比选,设计出几种可适应不同缺水原因,不同地形、地质、水源情况的典型工程型式,同时对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可供我县“十一五”规划或其他相似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雪兰  朱华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33-6635
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样的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要求构造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村治理模式。本文描述了我国目前的农村治理模式下的一些特点,并且对温州龙湾沧河村的建立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基础上的能人治理进行研究,研究了沧河村这种治理方式的创新成果以及利弊,以期找到一种新型的农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彭阳县用水主要为农业灌溉,占全县总用水量的80%,随着水资源日益短缺,我县农业的节水对缓解用水紧张的局面显得愈发关键,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支撑,研究了秸秆不同还田量及钾肥、腐熟剂不同用量对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秸秆还田+腐熟剂对中稻分蘖初期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期促进分蘖,后期增加实粒数,提高产量;腐熟剂推荐使用量以30kg/hm2为宜。不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分蘖初期对中稻生长影响不大,后期能促进分蘖,增穗、增粒、增产。连续几年实施秸秆还田后应调整氮钾施用量,推荐调整氮肥的基追比例,将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由2:1:1调整为2.5:1:O.5。在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实行全量秸秆还田能提高中稻的产量,单产达8100kg/hm2,较氮磷钾肥配施增产310kg/hm2.增幅3.98%:在氮磷钾肥配施条件下,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30kg/hm2也能显著增加中稻产量,单产可达8225kg/hm2,较氮磷钾肥配施增产435kg/hm2。增幅5.58%。  相似文献   
7.
甘薯、薯蓣和魔芋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薯蓣和魔芋叶片的SPAD值与其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用SPAD值来反映叶绿素含量,为快速、简便和非破坏预测叶绿素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省三门县涅浦镇圩岙村为例,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型村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转型特征。揭隶亍其在结构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对结构转型问题的治理构想。  相似文献   
9.
潜江市低湿平地水稻基施硅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硅肥施用量能拟合出一元二次方程,产量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水平后又开始下降。当土壤有效硅含量为80~150 mg/kg、水稻目标产量为8 850~9 600 kg/hm2时,推荐硅肥施用量15~18 kg/hm2。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分蘖数也相应增加,分蘖前期影响水平不显著,硅肥对水稻分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水稻移栽20 d后7 d内。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不同播种方式和不同播种时间及模拟荒山造林等试验研究,探索诃子从采种育苗到上山造林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结果显示:诃子于11月下旬采种、次年3月上旬播种、采用8×11cm的无纺布小袋、细河沙装袋、直播点籽、地膜覆盖等措施培育苗木,出苗率达到82.63%。并于7月上旬上山造林,造林保存率达到92.15%,苗木培育成效达到74.67%,造林保存株数平均成本3.34元/株。实现苗木培育与雨季造林、旱季保苗等技术措施有效衔接,提高了诃子苗木培育的效率和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