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由于京秀葡萄的果粒着生紧密,其果穗的主要病害是白腐病和炭疽病。白腐病尤为严重。所以防治工作就采取以防治白腐病为主兼治其他病害的防治措施。防治白腐病主要采取加强综合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几年来,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1症状葡萄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有时新梢和叶片也被侵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外葡萄消费向周年化、高档化、国际化发展,人们追求新鲜、绿色、优质的葡萄产品。要想满足人们的消费追求,就必须通过设施栽培,发展反季葡萄生产。发展反季葡萄,通过保护地设施栽培,可以实现提早上市和延晚上市。提早上市的葡萄可在5~6月份供应市场,比常规栽培早上市30~60天。延晚上市的葡萄可在12~2月份供应市场,比常规栽培晚上市40~80天。葡萄反季栽培不但调节了市场供应,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提早上市的葡  相似文献   
3.
In vitro模型探讨土壤及矿物中钒的生物可给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攀枝花地区土壤及矿物中钒的存在形态和生物可给性。[方法]采集攀枝花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田昔格达土、矿山受污染的昔格达土和钒钛磁铁矿,测定土壤及矿物中钒的存在形态;采用invitro方法建立体外仿生消化模型,对3种样品中钒的生物可给性进行研究。[结果]土壤及矿物中的钒在胃液中的溶解态含量分别为5.02、9.50和3.88mg/kg,生物可给性为0.09%~3.00%;肠液中钒的溶解态含量分别为2.98、5.43和4.49mg/kg,生物可给性为0.10%~1.78%;各种形态的钒含量差异显著,非专性吸附态钒和专性吸附态钒的含量均很低,而残渣态钒含量很高,分别占样品总钒含量的75.06%、95.32%和86.27%。[结论]胃中钒的生物可给性高于小肠中钒的生物可给性,这主要是与胃液的pH值远低于小肠液的pH值有关;土壤及矿物中的钒很难发生形态的转化与迁移,这是样品生物可给性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什邡市农田土壤中Pb、Zn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西南地区典型磷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集四川省什邡市工业区(穿心店、宏达、双盛)和非工业区(马井)4个采样区的农田土壤,测定了Pb、Zn的全量,研究了Zn的分布特征。采用改进BCR法研究Pb、Zn的形态,采用体外仿生实验研究Pb、Zn的生物可给性,并对土壤中的Pb、Zn进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中的筛选值,Pb在整体水平上未引起污染,Zn在工业区引起了轻度污染,且工业区Pb、Zn全量较非工业区高。距磷肥厂烟筒排污口下风向距离的分布特征表明,Zn全量在300~400 m达到最大。马井、穿心店、宏达和双盛采样区Pb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8.9%、28.8%、18.0%、77.3%,Zn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5.1%、7.1%、6.7%、24.5%,工业区Pb、Zn的生物可给性高于非工业区。Pb、Zn均以残渣态为主,Pb的生物可给性与各形态含量无定量相关,但Zn的生物可给性与其酸提取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采用Pb、Zn全量和生物可给性分析,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儿童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基于重金属全量和生物可给性,工业区土壤中Pb、Zn对成人和儿童潜在的健康风险均高于非工业区,并且Pb对总非致癌风险的贡献分别为96.5%和98.6%,Zn分别为3.5%和1.4%。与用全量相比,用生物可给性修正的模型评估Pb、Zn潜在的健康风险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腐植酸对水体中五价钒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批次实验法,研究了腐植酸浓度、钒离子浓度、吸附时间、温度、溶液p H、离子强度、电解质等对腐植酸吸附水体中五价钒的影响。结果表明,钒溶液浓度为90.91 mg·L~(-1)条件下,腐植酸的浓度为1.09 g·L~(-1)时,腐植酸对钒的吸附量最大。随着钒溶液浓度的增加,吸附率逐渐降低并趋于0;而吸附量呈增加-缓慢增加-平衡的趋势;在腐植酸浓度为1.09 g·L~(-1)条件下,钒溶液浓度为1 818.18 mg·L~(-1)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模型基本吻合。随着溶液pH、温度的增加,腐植酸对钒的吸附量逐渐减少,即在酸性、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更有利于腐植酸对钒的吸附。随着溶液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腐植酸对钒的吸附量逐渐降低。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腐植酸对钒的吸附机制为钒在腐植酸的表面和内部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这与腐植酸的O-H(或N-H)的氢键、C-O和C-H键的伸缩振动有关。因此,可以考虑用适量的腐植酸作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钒,并调整环境条件增强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夏秋以来,辽宁全省特别是辽西北地区发生了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自然灾害,位于辽宁西北部的干旱更为严重,给果树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科学、准确、客观掌握灾情,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培条件下种子发芽试验方法研究了V5+的生物毒性.V5+对萝卜、玉米、油菜、水稻、豆角、南瓜、向日葵7种作物的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V5+抑制油菜、豆角、萝卜种子萌发,但玉米、水稻、南瓜、向日葵的发芽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作物幼苗生长阶段,无论是在长度还是在重量方面,V5+对所有供试作物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油菜、萝卜、向日葵的幼苗根系对V5+胁迫敏感,所有V5+处理浓度(0.05~1.0 mmol·L-1)条件下,其耐性指数均小于0.5,其次为水稻,再次为玉米和南瓜,豆角对V5+存在一定的耐受力.供试作物根长受V对抑制的程度高于苗高,V5+对供试作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发芽率的抑制.对比不同作物对V5+胁迫的响应,油菜最敏感,其次是水稻,低浓度V5+即可对其幼苗生长产生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8.
用紫外-荧光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两种土壤的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土壤酶活性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示指标,本文对土壤酶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荧光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土壤硫酸酯酶、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和肽酶活性,采用紫外微孔板酶检测技术测定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采自农田的赤红壤的硫酸酯酶、磷酸酶和肽酶活性高于紫色土和采自矿山的赤红壤的相应的酶活性;矿山赤红壤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三者中最高;紫色土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于赤红壤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结论】紫外-荧光微孔板酶检测技术可快速测定土壤中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五价钒胁迫对胭脂红景天(Sedum spurium cv.Coccineum)的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钒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培实验,在改良的霍格兰营养液中以偏钒酸钠的形式添加不同浓度的V5+(浓度分别为0、2.5、5.0、12.5、25.0和50.0 mg·L-1),研究重金属钒对胭脂红景天生长、生理特性、以及植株各部分中钒和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个月的培养后,五价钒对胭脂红景天的株高、根长和根、茎、叶的鲜重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营养液中钒浓度的增加,胭脂红景天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胭脂红景天根、茎、叶中钒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且地下部分的生物富集系数明显高于地上部分。随着植株根、茎、叶中钒含量的升高,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土壤中铅的来源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土壤中铅有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植物对铅的吸收和积累,决定于环境中铅的浓度、土壤条件、植物种类、叶片大小和形状等。饮用水中的铅主要来自河流、岩石、土壤和大气沉降。在生物圈循环过程中,铅污染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物等途径到达食物链的终端,最终使人体受到铅的危害。土壤铅全量与作物产量及铅吸收量的相关性要低于土壤有效铅。影响土壤铅的植物有效性的因素包括土壤铅全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高等植物等。目前,评价土壤中金属植物有效性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提取法、植物吸收试验、微生物和酶活性试验及同位素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