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贵阳市红枫湖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农业面源污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红枫湖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对湖区农村人口、土地类型和畜禽养殖规模等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产排系数、畜禽排泄系数及氮肥和磷肥流失率计算方法,研究红枫湖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红枫湖水源保护区内,各污染源对红枫湖水质污染的贡献率为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农田化肥。通过分析得出,在红枫湖面源污染中,畜禽养殖污染源是红枫湖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水环境中CODCr、TP和NH3-N贡献率超过50%;农村生活污染源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对CODCr和NH3-N贡献率分别为43.49%和46.69%;农田化肥污染源对TN和TP的贡献率高于农村生活污染源(25.87%和6.75%),为33.76%和27.71%。应加强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的治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红枫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质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红枫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质的响应,利用ENVI 5.2、Arc GIS 10.2软件对红枫湖流域2001、2008年和2016年的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选取监督分类法结合人工修正将研究区分为水域、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6个土地类型,并与水质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红枫湖流域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占总面积的60%以上。从2001年到2016年,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均有所减少,主要流入建设用地和草地,林地面积减少了10.68 km2,减幅达7.30%,建设用地增加了11.41 km~2,增幅达36.11%。2001年水质总体为Ⅲ类,建设用地与TP、NH3-N、COD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表明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源和生活源;2008年建设用地、耕地与营养指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水质总体为Ⅳ类,水质较差可能是工业源、农业源和生活污染源共同作用的结果;2016年耕地与TP、NH3-N、COD和DO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757*、0.750、0.786*和-0.847*,说明在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得到治理后,农业面源成为红枫湖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但其排放系数较小,水质为Ⅱ类,没有对水质产生较大影响。总体上建设用地和耕地表现为污染"源"的作用,林地则呈现"汇"的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