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1.
甘兰型油菜品质性状的变化与抗(耐)菌核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7~1992年时甘兰型油菜品质资源田间自然抗病性的连续观察鉴定(包括同一品种不同品质的单株)和同一品种不同发病级别单株种子内芥酸、硫甙、油份等品质的测试分析。结果是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与这些品质性状的关系密切。即抗病性的强弱与芥酸、硫甙的含量成正相关,与油份的含量成反相关,不同发病级别的单株种子与产油量成反相关。根据分析结果笔者认为,在进行双低油菜育种过程中,应将低代材料置于易于发生菌核病的环境中选择,在发病极度严重时还要注重保留那些耐病的单株,这是集优质、丰产、耐病为一体的有效途径。同时在优质油菜生产中要作好防病工作。  相似文献   
2.
铜仁地区柑桔害虫初步调查及其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部乌江河谷,梵净山周围一带的低海拔温暖潮湿地区。年均温17℃以上,全年无霜期>280天,四季分明,夏季偏长,雨量充沛,对种植柑桔作物具有极其优越的气候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把发展柑桔生产作为一条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建起了不少新果园。可是,新果园和老果园一样,由于管理不善,病虫危害逐年加重,导致树势衰退或生长不良,产量低,难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笔者从1994—2003年对铜仁市及其附近的新老桔园的主要害虫进行了多次调查。铜仁地区桔园内害虫的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加上长期单纯不合理地施用化学农药,使害…  相似文献   
3.
番茄褪绿病毒(To CV)病近几年来在我国各地相继暴发,北方产区染病情况尤为严重。对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示范园内采集回的27个番茄品种的样品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其中23个品种感染了To CV;之后对这23个样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病毒的C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感染品种中To CV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对样品的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较难通过叶绿素含量高低判断To CV的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4.
早春26黄瓜是一个优质、早熟、丰产、抗病的杂交品种,该品种生长势旺,高抗枯萎病、霜霉病、角斑病,耐白粉病,瓜色深绿有光泽、肉厚瓤绿,刺瘤中等,单瓜重140-180g,瓜长24-30cm,直径3.3 cm,是保护地和露地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袁德奎  杨葳  王先华 《种子》2005,24(3):57-61
在杂选3号高产防病栽培中,选择磷、钾、硼、氮四个主要肥料因子,采用一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磷、钾、硼、氮配合施用可显著地提高杂选3号的产量,不同肥料因子的增产作用有别,依次是P>K或B>N.配合施用的同时对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减轻病害发生的效果也明显,影响大的是K和N ,二者作用相反,最适宜的经济配施用量为每667 m2施用P(24~26 kg)、K(10~15 kg)、B(1.0~1.5 kg)、N(10~20 kg).  相似文献   
6.
苏铁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原始的种子植物,已被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禁止进出口对象,也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同时,苏铁也是重要的观赏植物。但是.由于苏铁大部分是单头单干的植株.其观赏性受到影响。近年来各地开发出多种多头苏铁培育技术,使苏铁的观赏价值大为提高。现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于蔬菜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棚种植已经成为了大连地区的蔬菜种植主要模式,在全市的蔬菜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鉴于此,本文将以大连为例,对大棚蔬菜种植的主要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日后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提高蔬菜产量,优化蔬菜质量提供一些建议和理论参考。1大棚蔬菜种植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8.
盛瑞康微生物菌剂,经过在辽宁省10个市县(区)12种蔬菜、果树的试验、示范验证,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深受广大菜农、果农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城郊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野外采样及试验室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城郊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土壤养分含量而言,0~60 cm土层有机质和碱解氮均以水田最高;速效磷0~40 cm以旱地最高,表现为:旱地>菜地>水田>果园,40~60 cm表现为:旱地>水田>菜地>果园;速效钾0~20 cm以果园最高,其次是水田,再次是旱地,最后是菜地。土壤脲酶活性在0~20 cm具体表现为:旱地>菜地>水田>果园;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20 cm具体表现为:水田>果园=菜地>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速效养分在各层基本达到显著水平,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性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