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抗甘蔗花叶病毒的无标记反向重复转基因玉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构建了无标记基因的源自玉米矮花叶病的主要病原——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 SCMV)复制酶基因的反向重复序列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以该表达载体和除草剂标记基因表达载体共转化玉米自交系综3的幼胚,用除草剂梯度筛选,获得了可育的再生株。对T1和T2代群体作PCR和DNA点杂交,结合温室和田间人工接种病毒进行抗病性鉴定,获得了比较稳定的对SCMV高抗的无标记转基因玉米株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雷电防护装置现场检测基本要求、检测业务流程、检测项目和内容、检测方法、检测安全注意事项等关键技术展开分析,旨在使得检测人员现场检测更加规范化,提高现场检测工作的服务质量,为更好地开展检测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将雷击灾害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反义外壳蛋白基因介导的抗SCMV转基因玉米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玉米矮花叶病(MDM)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由甘蔗花叶病毒(SCMV)所致。为探索一条高效、安全的抗SCMV转基因途径,构建了无标记基因的SCMV反义外壳蛋白基因(cp)表达载体pACP。通过冻融法将该载体与抗除草剂标记基因(bar)载体分别导入农杆菌LBA4404,然后共转化玉米自交系综3的幼胚。通过除草剂梯度筛选,从抗性愈伤组织分化获得了35株再生苗。PCR检测证明,其中26株带有抗除草剂标记基因(bar),14株带有SCMV反义cp基因。这14株带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自交,其种子在田间种植成株行(T1代)。玉米T1代幼苗人工接种SCMV,筛选出2个抗病株率高于70%的株行。ELISA检测表明,抗病株SCMV含量极低,抗性达高抗水平。PCR检测表明,抗病性是反义cp基因作用的结果,并且获得了2株cp基因阳性而标记基因阴性的抗病株。  相似文献   
4.
变电所远动装置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大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有七个厂所都是采用南瑞电网控制公司生产的DFY- J10 0型多机分布式 RTU,这几套设备从 1996年投运以后 ,工作一直比较稳定 ,我们对平时出现的各种故障都进行了及时的处理 ,现记录几例故障的处理方法。1 设备的故障现象及分析处理(1)  1997年 7月 2 9日 ,余房变电所遭雷击后 ,微波通讯和远动信息全部中断。现场情况 :RTU电源输入指示灯亮 ,直流 + 2 4 V输出灯亮 ,直流 + 5V、+ 12 V、- 1…  相似文献   
5.
无花果属浆果树种,可食率达92%以上,果实皮薄无核,肉质松软,风味甘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栽培无花果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无花果栽培容易,适应性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凡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上,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20℃以上,年降水量在400~2000毫米的地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9—2021年的雷电灾害资料,对潮州地区的雷电活动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防御措施。结果表明:2019—2021年潮州市6—9月均有雷电灾害发生,月份分布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8月;夏季是雷电灾害多发期;雷电灾害与雷暴日数的时间分布大体一致;2019—2021年潮州市雷击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为0;雷击事故地区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在所有雷击事故类型中,电子电器设备占雷击事故总数的75%;农村是雷电防御薄弱区和雷电灾害多发区。针对雷电灾害事故,潮州市气象部门应科学指导大众采取有效的雷电防护措施;加强防雷安全检查工作;加强雷电灾害监测预警;提高雷电监测水平和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雷电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7.
赵靖泽  杨红春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252-2257
多梳蛋白复合体PRC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通过三甲基化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H3K27me3)抑制基因的表达,在表观调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稻中,PRC2参与水稻株高、花期、育性和粒重等性状的调控,维持水稻正常发育。本文总结并讨论了近年来PRC2调控水稻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水稻PRC2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